第四八八章 喬治_戈登_米德的軍營假期(3 / 3)

原因很簡單,由於長期戰爭以及林肯的獨--裁措施,合眾國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的激烈跟敏感,早先的寬恕作風已經漸漸遠去,激進跟狂熱反倒成了一種社會主流。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站得越高,掉下來的時候摔的也就越疼,所以此時的米德將軍總是膽戰心驚,就怕萬一有一天自己也像其他那些口無遮攔的反對派軍官一樣,前一天還是意氣風發的聯邦軍高官,下一刻就成了階下囚,甚至有可能被判處死刑。

當然,除此之外,米德也認為在現階段,林肯是最合適的總統,他的獨**裁化改革也是最有利於合眾國的政策,聯邦軍正是在林肯的領導下,才能一直在被動的局麵下堅持這麼久,否則換一個人過來當總統,他真懷疑能不能堅持到現在,很可能早就投降了吧。

正是因為內心裏的恐懼,加上一些責任感,當然還有那份對更高權力的渴望,所以喬治*戈登*米德工作起來才特別的上心,當上聯邦軍總指揮之後,一直親臨一線,爭取在第一時間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就算不能把聯邦軍打造成攻無不克的軍隊,起碼也要弄成一支韌性十足的防守型軍隊。

就目前來看,喬治*戈登*米德的做法還不錯,他在波托馬克河附近修築的大麵積防禦陣地,有效的阻擋了聯盟軍的步伐,讓所謂的名將羅伯特*李也無可奈何,讓南北雙方的軍隊變成了對峙型軍隊,誰也拿對方沒辦法,雖然無法獲得有效的進攻,但卻守住了目前的陣地,阻止了聯盟軍的進攻企圖,讓對方無法利用戰術優勢擴大戰果。

雖然後來聯盟軍通過大規模登陸戰的方式偷襲了巴爾的摩,但那個地方處於聯邦軍四麵包圍之中,以聯盟軍目前的實力,靠偷襲獲得一處重要地點是沒問題的,要想繼續擴大戰果,他們恐怕還沒那個能力。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米德的推測,托馬斯*傑克遜的部隊果然止步與巴爾的摩,********防守,不再選擇進攻,原因就是他的部隊後勁不足,強行進攻隻能是冒險。

所以說,在米德看來,什麼聯盟軍,英國人還有法國人之類的,統統不足為慮,就算英國人加大了幹涉力度,聯邦軍也一點不害怕。

唯一害怕的就是中國人,中國人的幹涉軍雖然人數最少,但戰鬥力卻強的離譜,完全是作弊一樣,是米德一點把握也沒有的敵人,也是他最頭疼的敵人。

幸好,現在中國人這個最大的敵人已經去掉了,那麼米德也就不再擔心了,隻要繼續對峙下去,他相信那些英國人法國人還有聯盟國的人早晚會失去耐心。

畢竟這場仗在失去中國人之後,聯盟軍才是主要對手,現在雙方都無法奈何對方,比的就是一個韌性,而要比韌性的話,聯盟國顯然不是合眾國的對手,雙方的底蘊差距太明顯了。

在這種情況下,遠離華盛頓,去波托馬克河前線指揮部坐鎮指揮,安全性其實是沒問題的,相反,他們這做好處多多,既能讓自己獲得親臨一線的美譽,又能讓米德遠離權力中樞,避開了很多權力傾軋,這也是他一直能獲得林肯信任,並且在愛國青年軍越來越猖狂的情況下還獨善其身的秘訣。

說白了,喬治*戈登*米德不喜歡現在的首都華盛頓,因為他覺得那個城市已經變了,變成了一個狂熱的,沒有絲毫信任可言的城市,所以隻要不是總統特別召見之類的特殊情況,他基本不會回華盛頓,而是呆在波托馬克河軍團的營地裏,這裏雖然是軍營,但起碼感覺要好很多,因為這裏都是他說了算,在這裏會讓他倍感親切。

可以這麼說,雖然是呆在前線部隊,可與那些最底層的官兵不同,總司令米德將軍在這裏的生活絲毫看不到一點緊張,完全是一片悠閑恬淡的生活,說是在軍營度假也毫不為過,所以在這裏的時候,米德感覺無比的開心。

但是,現在的喬治*戈登*米德總司令卻不怎麼開心,因為他不得不連夜離開他心愛的軍營,在一票黑衣人的“保護”下坐上了前往華盛頓的火車。

雖然很不開心,但他卻不敢反抗,因為這是林肯總統專門派人給他下達的命令,要他立刻回華盛頓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