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八章 喬治_戈登_米德的軍營假期(2 / 3)

然而很快的,孟菲斯附近的部隊也被中國人全殲了,然後納什維爾的部隊,史密斯蘭的部隊……這一支支的聯邦軍精銳軍團的覆滅,讓哪怕最保守的人也不得不接受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人的軍隊至少在戰鬥力方麵,已經全麵淩駕於聯邦軍之上了,大家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部隊。

真要比較的話,米德認為己方的聯邦軍隊就好像那些最原始的,還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印第安人軍隊,而中國人的軍隊則是武裝到牙齒的火器時代的部隊,這樣兩支不同時代的部隊交戰,結果不言而喻。

喬治*米德雖然不知道中國遠征軍的真正裝備水平跟作戰理念,但憑著豐富的經驗,他的推測其實基本準確。

畢竟那支中華遠征軍雖然官兵都是出自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不論是個人素質還是整體素質方麵,其實都不如聯邦軍的白人們,但這支部隊的武器裝備卻都是妥妥的現代化水準,就算無法跟21世紀比,但也達到了20世紀中後期的水平。

大量連發輕武器,大量速射支援火炮,大量的機動車輛,加上溝通到車組的通信係統,這麼多現代裝備一上,再經過大量針對性訓練,哪怕就是一支最垃圾的民團,也能瞬間翻身,對付同等裝備的部隊或許不行,但要對付武器裝備比自己差至少一個時代的聯邦軍,那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說,聯邦軍與中華遠征軍的交戰,的確是不同時代軍隊的交戰,甚至在技術差距方麵,還超過此時西方部隊對抗冷兵器部隊的距離,說欺負人也不為過。

也正是因為這種巨大的技術差距,或者說是戰鬥力差距,才逐漸讓聯邦軍認清了事實,尤其是當前線的大量信息不斷傳回來之後,哪怕最自大的聯邦人,也不得不正視起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並且對於中國軍隊戰鬥沒有絲毫信心。

其實早在一開始的時候,聯邦軍的人還認為一個白人能打至少十個中國人,後來變成了一個白人能打五個,格蘭特軍團覆滅之後,變成了一個打一個,再往後,當西部戰區的更多信息傳遞過來之後,尤其是大概知道了中國人的裝備情況,比如知道中國人有那種刀槍不入的鐵甲戰車,還有鋪天蓋地的炮火跟密不透風的速射槍之後,他們就再也不提這一茬了。

很顯然,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一旦中國軍隊的情況屬實,真的是普遍裝備機汽鋼鐵戰車,還有速射火炮跟速射步槍的話,那麼以聯邦軍目前的水平來看,人數再多也沒用。

至少喬治*米德就曾經說過,麵對這種高機動跟強火力的軍隊,所謂的人數優勢已經不是什麼優勢了,因為沒有人會在那種火力下取得突破,除非你的人數能超過對方的子彈炮彈總數,並且還能一直不害怕,像行屍走肉一樣一直往前衝,用****換鐵彈,頂著巨大傷亡,在己方被對方火力全部滅掉之前,成功衝上去與對方肉搏,這才有一線可能,但這很顯然是不現實的,沒有人能做到那種程度,畢竟人是會害怕的。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喬治*米德不止一次勸說林肯趕緊與中國人談和,否則繼續打下去的話,就不是割地求和那麼簡單了,畢竟不管怎麼說,什麼後勁兒啊,人數啊,工業實力之類的,打不贏對方一切都是白搭,所謂的綜合實力,最終還是要體現在軍隊上,要體現在軍事實力上才可以。

幸好,已經有剛愎自用苗頭的林肯總統總算是聽了勸,雖然有些晚,但好歹還沒到最壞的結果,終於成功跟中國人談和,總算是讓這支最可怕的軍隊撤軍,讓西部防線的壓力大大減輕。

可以這麼說,中國人在史密斯蘭地區停駐的時候,雖然還在很遠的地方,但在東部的華盛頓也能感受到中國人的壓力,因為誰都知道,中國人隻要肯下決心,後勤也跟得上的話,他們完全可以順著俄亥俄河一直東進,到時候憑著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打破匹茲堡完全不是問題。

一旦匹茲堡這座聯邦軍的軍*-火-基--地被占領,那麼聯邦軍也不用打了,在西邊有中國人,北方有英國人,南方還有聯盟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直接認輸就是最好的結局。

不管怎麼說,喬治*戈登*米德作為林肯總統的心腹,已經被打上了林肯黨的標簽,按照合眾國目前的局勢來看,一旦林肯所領導的政權落敗,他喬治*戈登*米德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兒去,甚至可能連退役都不太可能,反而有很大可能被抓起來反攻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