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勸告(1 / 2)

翰林書院中,學生們讀書的聲音朗朗入耳。

而與書院僅有一牆之隔的翰林院,此時則都在聆聽由陳默分發給學生們的弟子規。

一名編修翻遍了現存的所有典籍目錄,卻始終沒有發現有關於弟子規的收藏。

一名老學究見他忙成這副模樣,於是便笑著對其問道:“小子,你在找什麼呢?”

“我在找學生們背誦的那本弟子規,可是我幾乎翻遍了咱們收藏書籍的所有名錄,卻始終沒有找到這本古籍!”

聞聽此言,那學究笑著搖頭道:“你小子還真是書癡,是不是被那弟子規中的內容給吸引到了?”

“是啊,晚生覺得這本弟子規中記述的內容的確是聖人教化,我家中的孩子尚且年幼,所以才想找到這本書籍拓印一份,好帶回家中給小兒啟蒙!”

聞聽此言,那老學究笑著搖頭道:“這弟子規雖然是好東西,但其原著卻並未收錄在咱們翰林院。”

“什麼?難道這天底下竟然還有連咱們翰林院都沒有收錄到的典籍?”

“此書的確堪稱為典籍,但卻並非是古籍,而是方大學士的親傳弟子陳子秋親自杜撰,並分發給他所管理的這些學員們的。”

“話說至此,你又知不知道這位陳子秋是何人?”

“我若沒有記錯的話,這位陳公子應該就是翰林書院的院長吧?”

“陛下不是已經將他的職務罷免了嗎?怎麼他還能夠擔任這翰林書院的院長?”

“職務雖然已經罷免,可是人才卻是十分難得,陛下之所以留他繼續擔任院長,也是看中了他的這一身才學。”

“而且有一點你可能不知道,這陳子秋有一位學生,就是當朝太孫,陛下的親孫子!”

聞聽此言,這編修頓覺一驚。

陳默是因為何事被罷免官職,這在翰林院中早已經被傳的沸沸揚揚。

公然提及靖難遺孤,而且還呈遞奏折,希望朝廷能夠赦免他們的罪行。

作死作到這種程度,絕對是大明朝建國以來絕無僅有的存在。

可他雖然因此丟掉了官職,但卻並沒有被卸去翰林書院院長的職務。

要知道那個區區禮部郎中的虛職可遠比不過翰林書院院長的職務。

如果他隻是區區一位翰林書院的院長也便罷了,可是他現在還是太孫朱瞻基的老師。

如果太孫日後被冊立為太子,那他就將會成為太子少師。

如果朱瞻基日後能夠登基坐殿,那他就會一躍而成為帝師!

朱瞻基可是朱棣最寵愛的孫子,這件事情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一想到陳默日後的前途,在場眾人就都覺得一陣眼熱。

陳默現在不過是舞象之年,尚且年輕。

如果就這麼繼續發展下去的話,那日後在朝中位列一品也絕非難事。

現在的挫折不過是暫時的,隻要他自己不作死,那日後早晚有一天會重返朝堂。

想到此處,這編修的心思頓時活泛了起來。

他想仗著自己在方孝孺手下任職的便利,好好巴結一下這位未來的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