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透視戰爭中主人公令人震撼的心路曆程(1 / 2)

(譯序)

劉榮躍

這是一個能給人留下極其深刻印象的故事。一篇文學作品能做到這一點,就說明裏麵包含著不同尋常的東西。從筆者此文的題目看,可知其中主要有兩個層麵,一是講有關戰爭的故事,二是講有關主人公的心路曆程——這個心路曆程是震撼人心的。而我覺得小說之所以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原因就在於它具有這種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讀者的心靈會隨著主人公內心的變化時時受到震撼。“透視”二字,則說明了讀者在閱讀本篇故事時處於怎樣一種狀態——的確,通過作者的精心描寫刻畫,主人公在麵臨嚴酷的戰爭時所產生的複雜心理便暴露無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使讀者清晰地看到主人公那種頗具代表性的內心世界。

要能更好地理解這篇小說,應對它的背景有所了解。故事講的是美國內戰中一個青年士兵初次參加戰鬥時的經曆,講他如何從一個膽怯逃跑的士兵最後成為一名英雄的過程。美國內戰又稱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聯邦政府和美國南方聯盟政府(由宣布脫離聯邦的南方11個州組成)之間進行的長達4年之久的、自相殘殺的戰爭。這場戰爭始於1861年4月12日。戰爭開始後雙方均招募軍隊。聯邦政府總統林肯下令招募7.5萬名誌願兵,南方聯盟政府總統戴維斯則事前已批準招募軍隊10萬名,旋即增至40萬名。在物力財力上北方優於南方。在軍事戰略方麵南方的戴維斯始終堅持守勢,林肯則主張以攻為主。1865年6月戰爭以北方的勝利宣告結束。北方的勝利除了擁有占優勢的海軍和豐富的資源外,一部分應歸功於林肯的治國之才,以及士兵們的英勇作戰和軍官的熟練指揮;一部分則由於南方聯盟政府在運輸、物資供應和政治領導方麵的失敗。美國南北戰爭是一次規模巨大的戰爭,雙方的戰費超過150億美元,聯邦軍傷亡63萬人,聯盟方麵傷亡48萬人,其他方麵的損失更是無法估計。

本書主人公所參加的便是這樣一場戰爭。作為北方士兵中的一員,他入伍是帶有一種盲目性的。他並沒有清楚地認識到戰爭的性質和意義,他參軍打仗是出於好奇、替戰友報仇、想當英雄等動機。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就不難解讀他在戰鬥中所表現出的種種行為和產生的種種心理了。

一部傑作,總是有其十分獨特的地方,總有它能夠打動讀者的最為成功之處,比如新奇的構思、巧妙的情節、特有的語言、心靈的刻畫等。而本書給我——我相信也必然會給讀者——留下極深印象、時時讓我震撼的,便是它深刻的內心刻畫。小說不是隻有靠波瀾起伏的情節才能取勝的,成功的心靈刻畫也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達到特有的藝術效果。故事情節可以波瀾起伏,人的心路曆程也同樣可以波瀾起伏!這篇小說即如此,其情節非常簡單,隻是寫了主人公兩天裏的戰鬥經曆,然而在這短短時間他的內心卻經曆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啊!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主人公都有些什麼樣的複雜心理吧。首先是,他為什麼要去參軍打仗?因為他想成為一名英雄,這對於一個處於戰爭年代的小夥子是很正常的事。當上英雄,獲得戰鬥勳章,受到人們青睞,多麼令人自豪和榮耀!但當英雄可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有英勇無畏的精神,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而人並非生來就勇敢,人人都有膽怯的一麵,故事的主人公自然也不例外。麵對血腥殘酷的戰場他害怕了,竟然悄悄跑開!我們從中看到膽怯害怕也是人的一種本能,人的勇敢精神不是生來就有而是在生活中培養鍛煉出來的。受到威脅逃跑是大自然的本性,你看作者說得多麼形象:“他向一隻快樂的鬆鼠投去一顆鬆樹果,它害怕地啁啾著跑開,在高高的樹梢上停住,小心翼翼從一根樹枝後麵探出頭來,露出恐懼的神色往下看。”又如:“在失敗中他會兜著圈子為自己辯護,心想在一定程度上那會證明他之所以逃跑得早是因為他具有出色的觀察力。一個嚴肅認真的先知在預見到洪水將要來臨時會第一個爬上樹。這就會證明他的確是個有遠見卓識的人。”他害怕打仗犧牲,但逃跑又使他感到恥辱,於是他便為自己開脫找理由,其複雜的內心世界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