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透視戰爭中主人公令人震撼的心路曆程(2 / 2)

雖然一時逃離了戰場,使自己安全了,可這種不光彩的行為卻讓他大為困惑不安,深感羞愧。自己畢竟是個大男人啊,怎麼能在戰鬥中離開戰友們呢。他擔心被人嘲笑,無地自容,那樣會生不如死的。他又悄悄返回部隊,途中他遇到其它部隊的戰士,便加入其中。置身於一個個傷員們中間他覺得丟臉,“忽然轉身從人群中溜過去,滿臉通紅。”當別人一提及他戰鬥中經曆了什麼樣的事時,他就感到無比心虛,驚惶失措。他的良心受到深深譴責——因為他是一個正直而有良心的青年,否則他絕不會有那種感受。他處於矛盾之中,既希望部隊打勝仗,又希望它失敗,那樣他就有了逃跑的理由。後來有個自己部隊的戰士無意中把他頭部弄傷,他竟為這種“掛彩”感到高興,因為這樣他就能夠比較光彩地出現在大家麵前了!他這意外受的傷,不就成了“紅色英勇勳章”嗎——戰友們會把他看作是在戰鬥中負的傷。

然而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並未使他的良心得到平靜,那可不是一個男子漢的表現。即使騙得了別人也騙不了自己。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英雄!那個高個子士兵壯烈犧牲的場麵使他無比震驚,從此他決心要勇敢地還擊,可見為受傷犧牲的戰友報複的那種戰友情,成為他英勇殺敵的一個主要因素。他並未站在高處去考慮這場戰爭的性質和意義,他隻看到冷酷的敵人對他們毫不留情。那個軍官不屑一顧地把他所在的軍團說成是些“騾夫”,也使他大受羞辱。我們由此看到他要勇敢戰鬥的動機所在。這個動機雖不是很高尚,但卻很現實,很真實。從此他不再膽怯,戰鬥中處處衝鋒在前,甚至成為一名勇敢的旗手,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他們的部隊終於打了勝仗,他也終於成為深受大家讚揚的英雄。

這便是主人公如何從一個膽怯逃跑的士兵成為一名戰鬥英雄的故事。我們讀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在讀他心靈變化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深刻,也非常真實,所以便具有了永恒的藝術魅力。作為和平年代的人,不可能去親身體驗那樣的戰爭場麵;而通過閱讀這篇作品,在心靈上隨主人公一道去體驗一下、感受一下那樣的情景,也不失為一種難得的藝術享受!

本書作者斯蒂芬·克萊恩(1871-1900)是美國作家。他的創作主要表現三個方麵的題材:貧民窟的生活、戰爭的悲劇和兒童的苦難。主要作品有《街頭女郎梅季》、《紅色英勇勳章》和《海上扁舟》等。《街頭女郎梅季》是他的處女作,在美國文學史上第一次站在同情的立場上來描寫受侮辱的婦女的悲慘命運。《海上扁舟》歌頌人在茫茫大海中的搏鬥,屬於美國短篇小說中的名篇。他影響最大的作品便是這篇傑作《紅色英勇勳章》,1895年首次出版後便獲得巨大成功,給作者帶來極高的聲譽。克萊恩作品的主題是人在冷漠的宇宙中的命運,他所關心的是人在重壓之下如何保持住個性與尊嚴,因而在他筆下主要表現的東西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如重壓下的人在感情與理智上的表現等。與此相適應的是他在風格上表現出來的印象主義及自然主義色彩。克萊恩並不重視事物本質的探討,而重在捕捉人物的瞬間感受。由於出現在他筆下的多數是些印象式的畫麵,所以形象異常生動獨特,作品往往富於含蓄的意味。這些特點,在他的《紅色英勇勳章》這篇代表作中都得到了充分體現。

希望這個譯本能給讀者帶來一種難得的閱讀體驗,作為譯者將不用榮幸。同時懇請大家對書中的不足之處予以指正,一定在今後使其不斷完善。

2012年2月10日於

天府雄州·四川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