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譯者簡介(2)(1 / 2)

應當承認,自然主義文學確實有著巨大的審美缺陷。當我們讚賞左拉們的成就時,往往是看中他們自覺不自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批判精神。忽略人的社會性、把人當作動物來加以考察以及對事物局部細節的靜態羅列,不可避免地要扭曲生活的本質,影響宏觀整體把握,從而湮滅人類的遠景。然而本書作者詩人的樂觀和激情,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這一點。主人公亨利的內心世界真實而複雜,緊張的戰場感受中有著真切的生命體驗,他的成長拂去了自然主義文學常有的悲觀絕望,揭示了人類將永續發展這個真理。

下麵讓我們來欣賞小說的狀物描寫:

“東方天空上有一片為即將升起的太陽鋪好的黃色雲塊”;

“片刻後軍團離開進入黑暗中,它此時像一隻多腳移動的怪物,空氣沉悶,寒冷有霧,一大片潮濕的草地被踩過時發出絲綢般的沙沙聲”;

“在原野裏紮營,帳篷像奇異的植物很快冒出來。營火好像一朵朵奇特的紅花,在黑夜裏星羅棋布”;

“軍團滑下一個堤岸,滾過一條小溪,悲哀的流水緩緩向前移動,水裏有起泡的黑色眼狀物漸漸變黑,盯著男人們”;

“前麵的散兵把他給懾住了。他們朝著灌木叢和遠處明顯的樹林裏射出的子彈向他述說著一個個悲劇——隱藏、神秘而嚴重的悲劇”;

“毫無畏懼的大炮頑強英勇地發著話”……怎樣的詩情畫意!除了詩人有誰能寫出這樣的錦繡文章?史蒂芬·克萊恩是以生命的律動熔鑄才情,並用真誠寫成了不朽的經典。感謝翻譯家劉榮躍先生,如此優美傳神的文體隻能來自深厚的語言修為。

相信那位時運不濟的美國詩人九泉之下會頜首而笑。

2012年3月10日於四川省資陽市

因為年輕

吳傑

因為年輕,我們對世界充滿了新奇;因為年輕,我們學會了叛逆;因為年輕,我們會不經意的犯錯;因為年輕,我們會自我辯護;因為年輕,我們懂得了改正。

近日,我閱讀了劉榮躍先生翻譯的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克萊恩的中篇小說《紅色英勇勳章》。對這類國外戰爭題材的小說,我一向讀的不是很多。但小說簡單的故事鏈條卻蘊含了豐富的人生意味和大量的心理描寫,讓我不得不驚歎於作者構思的巧妙和鬼斧神工的表現手法。更為其對小說主人公的人物刻畫,內涵的豐富價值觀念所感到驚奇。

因為年輕,所以我能體會主人公那種內心的矛盾。小說所處的環境是美國內戰時期,主人公亨利是一個開始對戰爭充滿了新奇的青年,“那些模糊的血腥的戰鬥情景,那衝鋒與戰火的場麵讓他興奮激動”,“他曾有幾次迫切要求入伍。一個個有關偉大行動的故事震撼大地”。可以說,亨利一開始就對戰爭充滿了希望,他為之前自己讀到的有關行軍、包圍與戰鬥的報道感到熱血沸騰,覺得自己能通過參軍像故事裏那麼樣講的一樣做出一些扣人心弦的戰績。

應該說,這些想法是美好的。因為年輕,所以我們對世界充滿了新奇,對新生的事物有了興趣。也因為年輕,我們對現實的把握始終不盡如意。在這裏,我想提出而許多朋友可能會忽略的情節,那就是亨利參軍時母親的言行。在整個篇幅中,亨利母親的出現就那麼短短的一小節。但是,這一小節裏麵透露出的內容是很豐富的。

對亨利的參軍想法,母親一開始就“顯得有些輕蔑的樣子”。到後來,亨利將自己已經參軍的事情告訴母親後,“兩滴眼淚在母親驚恐的臉頰上留下淚痕來”。緊接著,就是母親分段說的六句話。第一句是對亨利過於對戰爭充滿激情的現實提醒,第二句是母親對兒子的愛,第三句是對交友的忠告,第四句是要求始終記住父親的優點,第五句是提醒亨利不要當逃兵,第六句是再次對兒子溫馨的提醒。可以說,這短短的六句話顯示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所有認知和對兒子的關愛和期望。

但是,我們再回過來看看亨利的態度。麵對母親的有些囉嗦,“這一番話他聽著覺得難受,當然不耐煩了”。對這樣的態度,我們非常能理解。因為年輕,我們叛逆。就像現在的青少年們,總是和父母之間存在的所謂“代溝”,對很多父母正確而又有道理的話明知是對的,卻又逆反。其實,我們大可不必一來就把所謂兩代人的交流上升到“代溝”的程度,以致讓是非對錯都變成交流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