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東亞新秩序(一)(1 / 3)

第一百四十九章東亞新秩序(一)

西元一九o五年,華興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一石激起千層浪。

對很多篤信武士道和神道教,立誌為開拓皇基而戰,堅信日本乃是上天選民,神族後裔的日本軍人來說,所謂的天皇電文,不但是亂命,更是某些投降派挾持天皇的證據

在滿洲軍被圍部隊內部,雖然天皇依靠近衛部隊,以強硬的手段首先拘押了被認為有危險傾向的軍人,又配合中**隊以最快速度進行了繳械,可依然爆發了不少抗命事件乃至兵變。

不過,在這一刻,天皇表現出了足夠的強硬,以及絕對的狠辣。麵對這些以“解救天皇”,“拯救日本”為旗號的叛軍,天皇近衛軍采取了最為堅決的措施,甚至直接引入了中國禁衛軍,進行了血腥鎮壓。

麵對天皇的決絕,很多絕望的軍官選擇了自殺。

自感罪孽深重的滿洲軍參謀長,內大臣兒玉源太郎,滿洲軍第五軍參謀長田中義一,滿洲軍第一軍軍長野津道貫,第六師團師團長大久保春野,海軍陸戰第一師團師團長大迫尚道……紛紛自裁,留下遺言,坦承自己罪孽深重辜負國恩,唯有一死以謝罪。

在朝鮮北部苦苦支撐的大山岩集團,更是如同挨了晴空霹靂。再三確認無誤之後,軍官們抱頭痛哭,以頭杵地,不少軍官們互相串聯,在平壤的滿洲軍司令部門前集體切腹,慘烈之狀觀者無不動容。

這其中有一個並不起眼的中尉軍官,是之前在旅順殿後作戰戰死的東條英教中將之子東條英機,死時表情猙獰,血流滿地。

朝鮮的日本軍隊秩序大亂。

麵對中**隊的挺進,有投降的,有猶豫不決的,也有堅決抵抗,拒不受命的,大部分都在等待司令部的指示。大山岩眼看局勢崩壞,不願淪為俘虜,留下遺書之後,和寺內正毅一起自盡。

大山岩臨死前的命令也很有意思,大意是“天皇陛下的敕令是真的,可作為皇軍,必須有為國家七生報國的誌氣,活著投降,有違皇**人的骨氣”。這命令發下去,很多軍官絕望之下,也就選擇了自裁。

既然不能違抗天皇的命令,又不能活著投降,那也就隻有死了。

不過,東北和朝鮮這一番亂相,和日本本島的狂暴相比倒是小巫見大巫了。

天皇的通電,在下關大本營沒來得及轉移的留守人員中引發了驚濤駭浪。第一個拿到電文的陸相桂太郎當時就是眼前一黑

在桂太郎看來,形勢還沒有那麼悲觀,隻要拿出舉國玉碎的誌氣來,堅持到列強幹涉,中國人別看叫囂得厲害,可對方內裏也有很多問題沒有理清楚,最終也隻能屈服。

但天皇居然降了而且發出了命令

最可怕的是,大本營的部分元老已經回到了東京,掌握在皇太子嘉仁手裏,而皇太子,顯然不可能違抗明治天皇的命令

這樣一來,日本投降,中國人就是長驅直入,日本也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隻能被中國牢牢控製住。

身為日本軍人,讓帝國的軍隊在本國領土上駐紮,自由往來,還要享有占領國的權利,想一想,桂太郎簡直就想自裁謝罪

更不要說軍部在日本根深蒂固,一向被視為國家柱石,現在卻要承擔敗戰的責任,任憑中國人處置

桂太郎用屁股也能想明白,中國人會如何抱負這些兩次荼毒中國的日本軍人。這些為國奮戰的大和男兒,不但會被鞭屍,恐怕還要被汙蔑成國賊,亂軍,挾持天皇的醜類

可不奉詔呢?

詔諭說的明白,不奉詔者即是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一連幾天,大本營留守部於東京方麵電文往來,各講一套。桂太郎等人以前方情況不明為借口,建議等待事情查清楚再做決定,而東京方麵的語氣,從開始的有些曖昧和混亂,逐漸發展到嚴厲,甚至開始公開發布命令,要求各地必須執行

桂太郎等人,早在此前已經開始發動各個力量擴編部隊,甚至鼓動組建各種挺身隊,拔刀隊,義勇隊。而鼓動民眾的任務,一向由報國團,興亞會等右翼社團煽動,現在,這些激進浪人得知天皇的停戰命令,頓時如同五雷轟頂。

原本明治安排了人手,一旦得到投降的指令,就地逮捕這些激進分子的頭目。可中華帝國總情局卻暗中插了一杠子,通知內線去提醒明石和內田等人,結果這些人提前做了準備。

眼見情況不對,以明石元二郎和內田良平為首,日本各路右翼人馬緊急串聯,在東京和下關方麵還在扯皮的當口,已經串聯了軍隊和其他方麵的大批人員,幹脆地導演了一場逼宮。

桂太郎麵對狂暴的“義士”,看著人山人海的“國民代表”,終於也變了顏色。

他雖然對天皇的投降詔書深為不滿,可卻也知道日本現在如果內亂,就更是亡國無日可麵對此情此景,又哪裏容他說個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