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百年大計(一)(1 / 3)

在中華帝國的高等教育體係之內,向來有所謂“四大名校-稱,即北京的帝國大學和新華大學,廣州的南洋大學和上海的中英聯合大學。

帝國大學前身是鄭鷹於廣州設立的南華大學,一直是鄭鷹自掏腰包,算是中國最早的si立大學之一。甲午之後,在原來滿清“新政”期間開設的“京師大學堂”舊址上進行擴建,於華夏三年遷校,更名為“帝國大學”,依然還是皇室掏錢。其舊址由原設立於海防的南洋大學入駐,是綜合型大學,尤其在人文科學方麵力量很強,被稱為“新學思想搖籃”。[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新華大學的前身則是南洋總理衙門時期在廣州設立的仿德國研究型大學,後來遷址北京,以理工科見長。

南洋大學是早年南洋華僑捐款在海防設立的大學,後來遷址廣州,曆來在南洋招生較多,文理兼重,桃李滿天下。

中英聯合大學是英國方麵以無息貸款援建,開始時候是作為英國倫敦大學體係內的一個成員學院,早年名為倫敦大學華夏學院,最早卻是設在廈門,華夏三年遷址到上海,華夏五年宣布脫離倫敦大學獨立,並更名為中英聯合大學。該校從一開始就帶有政治sè彩,主要是英國力圖通過對中國青年精英的影響擴大在華影響。曆來該校本科學生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會赴英留學,校內獎學金的覆蓋麵也很廣。多年下來,該校畢業生廣泛分布於國內各行各業,在形成了一股很強的潛實力。

由於早年教育資源有限,鄭鷹采取了“集中資源優先建設優質大學”的策略,首先打造了幾所經典名校,故而這四所大學基本上算是中國境內目前各所大學的“母校”,差不多隔幾年都要分出一批力量去籌建一些新校,這也導致不少學校也各自以“母校”為紐帶結成大學聯盟,在中國的高等教育版圖內形成了幾大“大學聯盟”…彼此同氣連帝國大學為主的“帝國大學聯盟”,基本上都和皇室產業有形形sèsè的關係,算是皇家派,在慈寧體係內優先招生,培養的人才也多有入皇室產業的。

帝國大學算是這些學校裏比較特殊的存在。

他除了是皇室出錢設立和運營之外,在教學風氣上也比較自由。在設立之初…鄭鷹政權就為其頒發了“特許狀”,授予學術自治的權力,政府無權幹涉其教學和研究內容。後來,這一特需權力通過《大學法》得以明確,由帝國國會教育委員會牽頭對大學給與評級,根據所屬級別享有學術自治權利,而目前屬於第一等“完全學術自治”權力的,隻有帝國大學,甚至另三所“名校”都屬於第二等。

因此…帝國大學的學術氛圍一直是整個中國範圍內最自由,最寬鬆的,這裏的教授也一向以“敢言”著稱。為了防止政治幹預學術,鄭鷹對帝國大學的運作沒有采取行政撥款製度,而是采取了財政自主和校產基金體製…自己帶頭捐獻了天文數字的資金,再加上曆年校友捐贈,由帝國大學設立的“帝大投資公司”進行運作,彌補帝國大學的資金缺由於帝國大學與皇室產業的紐帶,曆屆校友非富即貴,投資上麵也都是出類拔萃的專業人員掌舵,這麼多年下來,已經累積了高達一億八千萬華元的校產。有如此雄厚的實力做後盾…帝國大學在聘請人才方麵從來都是大手筆。

但最具有震撼力的…是1904年,帝國大學從美國邀請到了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著名教育學家約翰=杜威擔任帝國大學副校長,兼哲學和師範學係教授。

為了聘請到這位改寫了二十世紀史,甚至改寫了美國曆史的教育學巨匠,鄭鷹出了血本:高薪,爵位,完全自主,徹底的言論自由,並且每年提供一百萬華元的資金供其自由支配。

不過,杜威最終成行,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他的密友喬治=赫伯特=米德,在1895年離開了密歇根大學來到中國,出任中英聯合大學社會學係副教授,後來又轉入帝國大學社會學係任教,深入研究了東方教育思想和社會文化,發表了多篇專著,在東西方的學術界引起了轟動。

喬治=赫伯特=米德親自寫信給杜威,提出“這裏是一片自由的學術沃土”,神秘的東方文化“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寶貴財富”,而且“這裏的學生求知yu旺盛,東方型的世界觀也很值得研究”,認為杜威在這裏“可以尋找到靈感,並把學術推到一個新的高峰”。

更讓杜威感興趣的,是他一直非常重視的精神分析學家西格méng德=弗洛伊德也在帝國大學任職。這位奧地利神經科醫生在1897年應邀來華訪俐,隨後欣然加入帝國大學社會學係任職教授,並獲得帝國大學的專項經費從事精神分析,出版了多部專著。

這一切,連帶著那個東方古國天然的魅力,都吸引著約翰=杜威。最終,這位著名教育學家■生軌跡在這裏拐了一個方向,沒有接受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而是遠渡重洋來到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