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百年大計(二)(1 / 3)

“總體來說,貴國的初等教育這到了目的,就是培養合格的初級人力資源,但這些教育方法並不利於培養獨立的人格,也無助於培養青少年尊重個體價值,尊重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並且給高等教育的多樣化帶來了很沉重的負擔。

“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說的”杜威推了推眼眼鏡“矢學教育的問題。”[]

鄭宇點了點頭:“杜威先生,請暢所yu言,不必有什麼疑慮。”

“帝國大學,在貴國的高等教育領域屬於學術自治風氣最重,自治程度最高的大學,學生的思想開放xing和靈活xing也首屈一指。”杜威說道“但就我看來,帝國大學依然比不上芝大。”

鄭宇沒說話。

“這不僅僅是辦學思想的問題,而是和整個社會的總體氛圍有關,也和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現實有關。”杜威說道“這些學生從初小,乃至家庭教育就被灌輸了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功利主義,權威主義,到了大學,固然是學術自治,思想開放,但群體xing的意識形態趨同,卻極大地損害了這種多樣xing的培育。”

“比如,雖然帝國大學講求學術自治,學生自治,政府乃至國會對帝國大學都沒有直接影響,但在帝國大學內部,教師和學生的自治組織卻在某種程度上破壞了自治和多樣xing。比如帝大的學生自己組建的各種社團,大多帶有鮮明的政治sè彩,而且基本上都以民族主義為主旨,隻是ji進程度的差別。之前國戰期間,帝大內部的主戰言論占據絕對上風,教師有在課堂上宣傳和平主義的,馬上就會出現學生罷課,投訴,貼大字報,學生團體在校內遊行聲討。”

“校外的輿論同樣影響著校內的風氣。以之前的國家文化大討論為例,在“國粹,呼聲很高的時候,校內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國粹主義,團體,宣揚複古興漢。等到了北竹先生的文章出來,乃至陛下發表意見,校內的風潮又是一轉,馬上輪到全民聲討複古興漢派。倒是很有意思。”

“如此看來,單純依靠高校的學術自治並不能保證對人才的多樣化培養和對思想自由的塑造。教育是一個係統工程,除了各級學校教育之外,還需要總體文化和輿論導向,乃至全社會的變革。”

鄭宇點了點頭:“這一點是一定的。那以先生的意思呢?”

“我希望知道,您想打造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在貴國,教育終究是服從於社會總體需要的。”杜威緩緩說道“華夏皇帝陛下的教育思想,在我看來,應該是要打造一個國家主義,但容忍中上階層內部有一定不同思想的民族國家。那您呢?”

“您擴大了地方參政院的權力,維護了憲法,削弱了一黨獨大,擴大了輿論監督,鼓勵文化上破除對聖人權威的mi信,在我看來,這都說明您希望擴大民主法治的基礎,繼續沿著現代民主法治的道路走下去。”杜威說道“不過,您的統治似乎依然建立在權威主義的基礎上,您一邊削弱複興黨的權力,加強國民代表的權力,一邊也在加強自己實際上的權威。您把傳統聖人搬下神壇的同時,卻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把您的父親推上事實上的神壇。當然,我從來不否認,華夏皇帝陛下是一位前所未有的偉人。但我是在陳述一項事實我希望理解,您到底希望打造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在您的社會中,教育又到底處於什麼位置?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鄭宇看著這位美國教育學家,感受著對方語氣中的誠懇,逐漸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約翰杜威,和這個時代,以及後世很多美國式學術精英一樣,並沒有將金錢放在第一位來看待。他們野心勃勃,希望對社會,乃至整個世界造成更大的影響,並且發自內心地堅信美國式價值觀擁有優越xing和普世xing。他們雖然對其他文化有很強的興趣,目的卻是研究,以汲取有益成分補充到美國文化之中,同時有針對xing地加強美國價值觀對這些文化的滲透和同化。

他們本意上並不是殖民者,也不是貪婪無厭的西方侵略者,他們大多道德高尚,篤信基督,思想開明,與人為善。但他們在骨子裏卻是看不起其他文化,其他民族尤其是落後民族的,他們的行為更多帶有基督教式的彌賽亞情結,每個人潛意識裏都把自己看作了給落後民族帶去文明的普羅米修斯,看成了蠻荒世界和墮落民族的救世主。

在中國,他已經名利雙收。在帝國大學,他算得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培養的都是這個國家未來的精英。

那他還求什麼?

答案並不難想:像他這樣的美國學術明星來到這個時代的中國,最大的希望無疑就是把美式價值觀帶到中國,廣泛傳播,實現美國文化上的開疆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