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國(下)(1 / 3)

第一百零二章

國(下)

西藏省,拉薩。

隨著**和班禪兩位至尊聯袂進京朝靚大皇帝陛下,西藏的特殊自治被取消,變成了中央政府行使訓政的省區。

作為中國的西南邊防重地,中國最主要的水源地,西藏獲得了帝國政府異乎尋常的重視。

中英外交備忘錄簽訂之後,中國方麵的駐藏軍迅速膨脹。器械精良,薪酬豐厚的職業軍人們進駐了白雪皚皚的哨所,精幹的摩托化部隊從青海-西藏的戰備公路滾滾而來,同行的則是龐大的築路部隊。

公路先行,平行的鐵路也在進行勘測。邊境另一側的英印軍隊,尼泊爾王家陸軍墩爾廓營隊,心情無比複雜地注視著北方這個強大鄰居的一舉一動。

根據中英外交備忘錄,作為西藏傳統藩屬的錫金政權也已經恭順地歸附了中華帝國。在西藏改省之後,藏軍新編的第四代本和國防軍騎兵部隊進駐錫金,錫金統治者入貢,留居北京,受封伯爵,並獲皇室贈送田莊和企業股份,過起了富家翁的生活,並逐漸以聯姻的方式徹底歸化入了中國的貴族世家係統。

後來,錫金納穆加爾王室改封的錫金伯爵家族出了一位陸軍中將,這是後話。

在尼泊爾,國王沙阿家族對利用兵變篡權上位,以世襲宰相掌握尼泊爾實權的拉臘家族一直深懷不滿。無奈拉臘家族背後站著英印當局,國王再有意見也隻能做好橡皮圖章這份很有前途的本職工作。

中國的崛起,讓國王看到了另一個路徑:利用中英之間的矛盾鬥爭奪回尼泊爾政權。

盡管中英備忘錄再次確認了英國和尼泊爾之間《塞哥裏條約》的有效性,但拉臘家族麵對北麵越來越強大的壓力,尤其是英印當局在中國麵前采取“綏靖”的現實,讓拉臘也不得不正視北方鄰國。

善於投機的拉臘家族也開始和國王的沙阿家族緩和關係,並且主動和西藏方麵建立互信,約束邊境軍隊,甚至主動送還參與西藏叛亂的外逃者。

隨著中英重回“盟友”狀態,尼泊爾偃旗息鼓。在叛亂之後遭受又一次清洗的西藏,也開始被被迫,半主動地走上了現代文明之路。

千百年後由僧侶主導的西藏社會,也開始嚐到了現代文明衝擊之下的“甜蜜的痛苦”。學校教的是漢語標準話,市集上賣的是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越來越多的漢人移民,以鎮邊軍和開拓團為組織,從西藏,雲南一步步向西移民懇牧,經商謀業。這些彪悍的漢人手持步槍,以軍事形式加以組織,以聚居方式進行農場作業,農閑的時候就參與修築公路,一步步把自己的勢力向西延伸。

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的林芝,氣候溫和,雨水豐沛,林木茂盛,更成了漢人的樂園。處於原始狀態的珞巴人,門巴人,也開始帶著惶惑不安的心情,感受到了一些文明氣息的衝擊。

處於不同發展階段,全然不同的兩種文明,開始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碰撞,並將最終走向融合。

---------------

新疆。

在十幾年之內遭到兩次大規模戰事的南北疆,幸存下來的回教居民,正在半惶恐,半好奇地開始接受一種似熟悉,又陌生的宗教:巴哈伊教。

根據鄭宇製定的宗教改革計劃,巴哈伊教當代先知阿布杜巴哈率同教團來到了中國,開始在傳統的回教地區發動“改宗”工作。

這個源出伊斯蘭教什葉派,卻根據近現代社會發展,人文主義精神進行了大量改良的現代宗教,借助帝國政府的強製力,開始了對遜尼派為主的西北穆斯林,甚至也包括河中地區穆斯林的大改造。

根據帝國法令,首先從新疆和河中總督區直轄地區開始,伊斯蘭教阿訇必須持有政府頒發的牌照才可以傳教。而政府的牌照一年一審,並且開始收緊。

事實上,隻有改宗巴哈伊教者,才能夠獲得傳教牌照。

虔誠的穆斯林們,在如此壓力之下,不得不偷偷摸摸地聯絡阿訇進行法事。但好在伊斯蘭教與基督教不同,主張信徒和安拉之間可以直接溝通,無須教士作為中介,日常宗教禮拜倒是不需要阿訇參與,故而影響實際上還沒那麼顯著和急迫。

但改變終究已經開始。

在政府的實際操作下,巴哈伊教教徒生活更便利,更容易被政府,軍隊和經濟部門接受,而巴哈伊教在當地也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禮拜場所,影響力與日俱增。

新疆與河中的穆斯林們,麵對國防軍的刺刀,實在鼓不起反抗的勇氣。

林肅仁十年前在新疆的一場“京觀比賽”一直殺到西北回教子弟心驚膽顫,小兒不敢夜啼。當時林肅仁的處理還曆曆在目:被俘者十中抽一當場處死,其餘全部發苦役十年。

十年之後,亞洲戰爭中某些死不悔改之人又來了一次,結果被殺得更慘,而俘虜者的待遇變成了五中抽一就地處決,其餘二十年勞役。

林肅仁的話沒明說,但傻子都看得分明:每多一次反叛,處罰翻倍。

雖然數學的乘方對很多人來說有點高深,但掰著手指頭算一下,大家都明白下一次是個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