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行差踏錯怎相護(1 / 2)

第二天.楊乘果然點起都督府中侍衛兵將足有百人以上,牽了獵鷹獵犬,一大早就簇擁著李恪興高采烈的奔城外去了。

出發時,李恪仍有些鬱鬱,但來到城外之後,騎在駿馬上一通疾馳,頓覺被這微寒的秋風吹散了不少胸臆之間的悶氣,漸漸的臉上也帶出了幾分興奮的笑意。旁邊的楊乘心裏大樂,趁勢就要帶著手下兵將去山林中趕些動物出來供李恪獵捕。

這本是平日狩獵的慣常戰術之一,兵將們帶著鷹犬入林,將林中飛禽走獸趕向林間空地,然後從四麵八方合圍,將獵物圍在正中,最方便獵捕。可李恪自幼習武,弓馬嫻熟,又最喜打獵,向來自恃本事了得。今天心情煩躁之際,突然改了主意,喝止了楊乘的舉動:“這樣打獵雖然收獲最多,可也最是無趣。本王今日出來狩獵,就要像那些林間獵戶們一般,親自潛入山林尋找獵物才最過癮。”

王爺有令,眾兵將當然聽命從事。可是這麼多人騎馬入林,馬蹄聲響起,那些驚覺的山林動物早就遠遠跑開,想找到一些獵物並不容易,眾人忙了半日,才捉到兩隻野兔和三隻山雞,眾兵將都是有意把這獵獲的機會讓給李恪,李恪倒也確實箭無虛發,但怎奈乏物可獵,以他們這百人獵隊來看,收獲真是格外慘淡。

這點獵物,拿來做這麼多人的午餐也不夠,幸好大家身上帶有幹糧水囊,李恪索性也不吃這新獵到的野味,簡單吃了些幹糧點心就又振奮精神投入到畋獵中去了。楊乘恐怕李恪更加不快,帶著兵士和鷹犬拚命尋找獵物,其實李恪自己倒不介意收獲多少,像這樣集中全副精神在尋找獵物上,他才能真的將心中的煩惱徹底丟在一邊,這才是他阻止楊乘圍捕獵物的理由。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從李恪等人的左翼驚出了一隻山鹿。也不知這鹿是不是被放出去的獵鷹獵犬所驚,居然稀裏糊塗的正逃到了李恪的正前方。雖然距離頗遠,但李恪還是彎弓搭箭,一箭朝那鹿射了出去。

隻見這羽飛箭“嗖——”的一聲,穿過林間,準準釘在了這山鹿的後腿上,山鹿吃痛,嘶鳴一聲,居然負痛拚命的逃了起來。

“追!”李恪一聲令下,率著府中兵士追著那山鹿而去。今天他們見到的最大獵物就是這隻山鹿,何況這鹿的後腿還已經被李恪一箭射中。這要是錯失獵物,李恪這借著打獵轉換心情的打算就真是弄巧成拙了。

隻是林間多樹,馬的速度和眾兵士追趕圍捕的隊形受到極大限製,到這種時候,就凸顯出馬匹的品種優劣了,李恪的馬自然是最好的一匹,跑在最前麵,後麵跟著楊乘、孫達等幾個親衛,再後麵才是普通兵士。

眼見這鹿就在眼前,李恪心中一喜,急忙再次彎弓搭箭,這一次,這一箭正射中了鹿的後頸。李恪本以為那鹿該就此倒下,誰知這鹿在這關頭躥得更快,那箭從後方追來,雖然射中,卻因它正朝前疾馳而沒能對穿,這鹿再次暫時撿了條命,雖負了重傷,仍繼續狂奔。眼看這鹿如此“頑強”,李恪心頭也有了火氣,夾夾馬腹,又追了上去。這一逃一追,早已出了樹林,徑直闖進林邊村子的農田裏去了。

其時尚有幾名農人在田間勞作,見一隻鹿滿身是血的衝進來本就嚇了一跳,誰知竟還有個人騎馬追上,一鹿一馬,也不知這一路踏了多少的稻苗。李恪完全沒有顧上這些,而是拎起手中弓箭,瞄準鹿的後腦,射出了第三箭。

那隻山鹿負著箭傷流血奔了這許久,本就已經是強弩之末,如今哪裏還能再抵得住這正中後腦的第三箭呢?隻聽它最後嘶鳴一聲,終於倒在田間血泊之中。

這時候,後麵的楊乘、孫達等親衛也已經陸續趕到,隻是他們剛追上李恪,就發現情況不對——這裏怎麼已經是農田了?原來他們隻顧追鹿,根本沒有注意自己這麼一群人已經穿過了這片樹林,直接跑到農人的田裏去了。盡管楊乘急忙下令讓眾兵士即刻勒馬,但仍有幾十騎已經衝入了農田,田中正在抽穗的晚稻被馬匹踩踏得已經一塌糊塗。

眼看農田驟然被毀,那些心疼自家莊稼的農人們憤憤的聚攏過來,楊乘急的好似熱鍋上的螞蟻。他怎麼也沒想到,出門狩獵多次,這次竟會出了這樣的大問題。

消息傳回都督府的時候,權萬紀正在內院和夫人一同用晚餐,一知道這件事,立刻連飯也不吃了,問明李恪一回來就去了書房,自己也急匆匆的朝疊翠軒趕去。

“王爺。”

“恩師快請坐。”李恪一見權萬紀來了,立刻起身相迎。這疊翠軒雖然不許人隨意進出,但對某些人來說自然例外,身為李恪老師的長史權萬紀就是其中之一。

心中焦慮的權萬紀頭一次把禮儀拋在一旁,依言在李恪的書案前落座,隨即急道:“聽說王爺今日出城狩獵,可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