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突聞貴人宣覲見(1 / 2)

宮中的旨意送到蕭瑀府上的時候,蕭家被嚇了一跳。之前被突然罷相的蕭瑀剛因年關將至回到長安,如今就聽到有宦官來傳旨,也難免蕭家上下幾乎成了驚弓之鳥。

蕭瑀本來正在書房寫字,聽到家人驚惶的前來報信,也弄汙了一張上好的宣紙。他麵色不顯,心裏也是忐忑,不知又出了什麼事情,沒想到出來接旨的時候,才知道這宦官並不是來宣皇帝的聖旨,而是幫**楊妃傳個話。而且楊妃話中關注的重點也並不是自己,而是剛剛搬進蕭家的莫遲。

蕭家昨天才剛剛在蕭瑀的主持下開祠堂將莫遲寫入族譜,雖然祭拜的流程格外繁瑣,但其實真的到了最關鍵的一步反而很簡單,無非是蕭瑀提筆在族譜中蕭朗的名字下麵加了三個字:有一女。

因是女子,所以族譜中並不需要登記名字,隻是簡簡單單的,寫著蕭朗有一女而已。

看著這樣族譜的莫遲心中感慨腹誹不已,努力了半天,結果所謂的身份,居然隻是個有一女……說到底在這個時代就算保留了蕭莫遲這個名字,看起來也並沒有太大意義,難怪當時李恪聽到自己堅持使用“莫遲”二字顯得有些不以為意。

直到開祠堂的時候,莫遲才知道自己名義上的親祖父母在蕭朗還未離家出走的時候就已經去世,難怪蕭朗敢這麼大膽的帶著蕭鄭氏遠走異鄉。至於蕭家的其他族人,雖說也是親戚,但對於早就失去聯係的蕭朗遺下的孤兒寡母並無什麼至親之間彼此照顧的熱情,對於這位來投奔的親族被蕭家收留這點,眾人反倒是露出鬆了一口氣的神情。

這種情形,倒真叫從小便輾轉於遠房親戚之間的莫遲感到格外熟悉,莫怪當時蕭鄭氏寧可落魄到缺衣少食也不願意來尋親了,要是蕭鄭氏孤身一人投奔這些親戚,隻怕在座的眾人沒有人會像現在這樣至少保持著表麵上的和睦。

幸好蕭瑀向來對族人最為照拂,獨孤夫人又治家嚴謹,莫遲母女住在蕭瑀府上,倒沒有出現什麼太過尷尬的事情——在今天的這個聖旨事件之前。

蕭瑀急急忙忙從書房出來的時候,**派來傳話的宦官早已離開,獨孤夫人給了他一個夫妻之間才懂的暗示眼神以示安撫,這才把楊妃的旨意轉述給了他。

楊妃的旨意表麵上是說年關將至,想請母親蕭後和舅母獨孤夫人進宮閑談敘話。說起來,以楊妃和蕭家的關係,這種事也是平常,但今次特別的提到了莫遲,這就叫人疑惑了。

本以為是有聖旨到了故而合宅驚動,莫遲和蕭鄭氏也因此站在一旁角落中。誰想到宦官傳話中竟然特別點到了蕭莫遲這個人,所有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都集中到了莫遲身上。蕭瑀趕來的時候,碰到的正是這麼個情形。

“母妃要見的,就是這位莫遲姑娘麼?”最先開口的美婦人大約二十五六歲的年紀,言辭溫和,行止柔雅,一旁的獨孤夫人笑著介紹道:“這是陛下長女襄城公主。”

“公主殿下。”蕭鄭氏趕緊帶著莫遲上前行禮。她完全沒想到這個恭謹的站在獨孤夫人身邊的華服美婦,居然會是公主殿下。

“母親說笑了,在家,我先是蕭家的長媳,而後才是公主。二位快快請起,不必多禮。”襄城公主朝獨孤夫人笑了笑,然後親熱的拉著莫遲的手,將莫遲細細打量了一番。“我還竟不知道家裏有這麼標致的小姑娘。”

“莫遲與母親借居蕭府,不敢驚動公主。”莫遲低聲答道,心裏卻在回憶這位襄城公主的事情。說實話,這位公主的事情她實在所記不多,太宗的女兒數量還在兒子之上,於是就像是在發獎品一樣,功勳親貴家裏人人都有資格娶上一位。

略聊了幾句,襄城公主更是熱情的邀請莫遲母女去她居住的別院做客。蕭鄭氏頓覺受寵若驚,而莫遲則覺得襄城公主的熱情有些稀奇,但一聽襄城公主說自己是楊妃一手帶大,頓覺公主的這份熱情也算是有了合理解釋。

獨孤夫人遣散了因“聖旨”聚攏起來的家人,又眼見這個善解人意的兒媳帶走了莫遲,這才和蕭瑀商議起帶莫遲進宮的事情來。

楊妃突然要見莫遲,理由雖然沒說,可在獨孤夫人看來,這目的明顯得幾乎已經呼之欲出。楊妃的長子李恪曾帶莫遲一同從安州來到長安,兩人之間不可能沒有接觸,以莫遲的容貌才情,吸引了這位年輕又剛失去王妃不久的吳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