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二 惜別恩師一意孤(1 / 2)

權萬紀問得語焉不詳,但李恪卻對他問題中的意思心知肚明,苦笑一聲道:“事到如今,難道老師還不相信本王的決心?”

觀察了一會兒李恪的神色不似勉強作偽,權萬紀方才微微頷首,抬手捋了捋長髯,思緒卻不自覺的回到了許多年前。

權萬紀是個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早了解自己才不在政界,恐怕官途也就止步於此,所以當初,是全心全意的打算作為老師教導匡正著李恪的言行舉止。

李恪從出宮建府開始,權萬紀就擔任他的長史,二人相處的時間長了,權萬紀看出他的才華,高興之餘,也暗暗為他擔心——普通皇子太過聰明,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可是盡管如此,權萬紀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學生做出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模樣。說來,也正是因為李恪剛剛成親那時候自暴自棄的模樣,看的權萬紀心裏焦急,他萬般無奈之下,終於把心一橫,平生第一次大膽的問出了足以滿門處斬的問題:“王爺,您想不想做皇帝?”

“皇帝?”還是少年的李恪被權萬紀突然的問題驚呆了。

“是啊,像陛下那樣,做一個英明神武的皇帝。”權萬紀的神色認真而堅定:“王爺是有這份天賦的,如果王爺能做的像陛下那麼好,我想陛下也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這個問題並不是權萬紀頭腦一熱隨口說出來的,他總覺得,自己的這個學生,並沒有他表現出的那麼茫然。相反,他心中的目標很明確,但是似乎卻不肯承認這點,這才是讓他彷徨的真正原因。為了李恪,他終究還是決定試一試。

“老師您……真的?父親會很高興?”李恪驚訝的愣了一下,又搖了搖頭,“父親不會在意我的,母親也會不高興的。”

正當權萬紀以為自己最後的嚐試也失去了效果的時候,少年李恪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又繼續道:“但是,老師的話,恪記住了。老師能如此信任恪,恪銘記於心。”

從那之後,不管李恪表現的多麼荒誕、多麼貪玩、多麼的胡鬧,但是對於權萬紀教導的內容,他都從未鬆懈過,似乎在證明,他隻是無奈的要做一做表麵功夫,心中卻依然有心想要滿足老師對自己的期盼。

假如不是後來到了安州之後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權萬紀幾乎要以為李恪會一直這樣下去。從畋獵之事時對李恪失望,到李恪成親後再次回到安州時的重新振作,權萬紀始終陪伴在李恪身邊,看著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心中充滿了欣慰。他從未想過,自己有生之年會有離開李恪身邊的一天。

“陛下信得過為臣,要老夫去教導齊王……嗬嗬。”想起和自己幾乎沒有交集的李佑,權萬紀幹笑了兩聲,想說個笑話:“可是卻不知道,老夫教導王爺的辦法,可是不能再用在第二個人身上了。”

他不擅談笑,這個笑話反而說的李恪心中感傷起來。若是說起來,最早承認了他的才能,窺破他內心中的欲望和野心的人,就是權萬紀。隻是權萬紀囿於身份,不像是莫遲那樣不顧一切罷了。

“今年過年的時候,老師來和我們夫妻一起過年吧!”不願早早沉浸在分離的傷感之中,李恪換了個話題提議道。

“如此也好。”權萬紀也點頭同意。之前幾年,每次李恪做出邀請,他都會用身份有別之類的理由推辭。然後和夫人兒孫一起度過。因為權萬紀這種本分得過頭的性格,權家雖然一家老小都住在都督府裏,卻極少和莫遲母子打交道。

如今想來,這卻是最後的機會了。想到這點,師徒二人都有些怫然。

因為有了這層緣故,今年的除夕,熱鬧歡笑的氣氛多少打了點折扣,隻有年紀幼小不知分離為何物的李仁過的最是開心,他天真活潑的樣子,總算衝淡了一些離愁。

“王妃殿下,今後王爺……”幾杯酒下肚,權萬紀的心情也有些激動。以權萬紀的觀點來說,對於莫遲過分的活躍在朝臣皇宮之間的事情,並不欣賞和讚同。但是他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娶了這位新王妃,李恪才又重新振奮精神,不複之前的頹廢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