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遲調整了一下情緒,強行讓自己保持鎮定,開口道:“我今天,去了晉王府。”
“你去九弟那兒了?”李恪吃了一驚,頓時緊張起來。自從他看穿如果自己不去爭那個位置,最後得到皇位的人會是李治之後,便對這個弟弟十分警惕。他從沒想過,那個從小乖巧得簡直有些懦弱的小九弟,竟然會狠下心對付自己。可見在皇位麵前,他自以為的兄友弟恭都是夢幻泡影,根本是太過天真。更何況自從李世民隱晦提起有意傳位給李治之後,夫妻倆對李治的提防可謂心照不宣。在這種情況下莫遲還去造訪晉王府,實在讓李恪覺得難以理解。“去他那兒做什麼?”
“是九弟妹邀我過去的。”莫遲歎了口氣,緩緩的說出了今天她會去李治府上的經過。
原來李治大婚,娶的是世家大族五姓七宗中王家的女兒,王氏以貌美著稱,李治婚前也對自己這位準王妃十分憧憬。和之前的李愔一樣,少年的李治,也難免將莫遲這個教導過自己的嫂嫂當成一種標準。而且李治久居皇宮,與莫遲接觸得多了,更深知兄嫂之間的感情深厚,他少年心性,也難免異常羨慕。
可是大婚之後,王氏除去容貌確實端莊美麗之外,實在也端莊的太過分,其人言談做派宛如木偶,令李治大感索然無味,因此如今仍是孺人蕭氏更受寵愛。說起這位蕭氏,在表麵上還和莫遲算是同宗,蕭氏的父親是蕭瑀的堂侄孫,在長安做些生意,而後這位生意人疏通門路,讓人在李治耳邊鼓吹蕭氏美貌,李治聽說之後便將其納入了府中。或許因為這層親緣關係,李治納蕭氏時本就將對莫遲的感情和憧憬轉移到了蕭氏身上,偏偏蕭氏又是個知書達理、口齒伶俐的女子。雖然新婚,李治還不至於冷落了王氏,但王氏也感到十分失落,她偶然聽說李治很尊重作為女師的三嫂,就下了請帖邀莫遲相聚,順便想討教一下夫妻相處之道。
——長安貴婦圈裏,吳王沒有庶子女的事情相當出名,私下不知有多少人羨慕莫遲,每每有筵席時偷偷向莫遲求教者也為數不少。王氏想為此求助於莫遲,倒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莫遲考慮許久,還是決定前往晉王府一行,順便也能探一下李治的底。沒想到除了李治之外,竟還遇到了下朝後來晉王府議事的長孫無忌。
“老師。”李治看到莫遲,笑著依舊以師徒禮相見,“今天怎麼有空到治府上?”
“我來看看九弟妹。九弟不用太過客氣,那都是過去的事情了。”莫遲挽著身邊的王氏,親昵笑道:“說起來,當年教導你的時候,我的年紀也和九弟妹差不多大,給這些弟弟們上課時,表麵硬撐著,心裏其實也是慌成一團呢。”說著,有意無意的將王氏向前推了半步。“弟妹年紀小,九弟若是當嫂嫂是老師,可要多多照應弟妹,她才嫁過門,想來心裏也是慌張的很。”
“殿下回來了……”王氏本就聽莫遲說了不少夫妻相處不可太過死板的話,再被莫遲這一推,雖然如常那般柔順的向李治行禮,但眼角卻難得露出一絲小女兒的羞態。她本就年輕美貌,看得李治也是呆了一呆,王氏不禁暗暗竊喜,對莫遲感激不已。
莫遲在一旁抿嘴微笑,心裏卻回想著王氏剛剛天真的向自己問起李治最近心事重重,每次和長孫大人談完話,總是垂頭喪氣的時候,她這個做妻子的要如何開解。想到這些,她不免感歎王氏這副老實的性子,怎麼可能鬥得過宮裏那位一句話帶著玲瓏心十八竅的武才人?也難怪最終她會落得個慘淡收場。
“王妃殿下沒事時到處走走親戚,倒好悠哉呀!”一旁被冷落的長孫無忌本就不忿,見是莫遲更是心頭火起,偏又不好說出口,隻拱了拱手便算見禮,而後和顏悅色笑道:“可是如今吳王殿下要上戰場,恐怕王妃殿下今晚回家要好好準備一番了。說起來,吳王殿下倒是勇氣可嘉,親自請命前往戰場,要代陛下總督三軍,立軍令狀,誓要將高句麗泉蓋蘇文之首級獻給陛下,這責任非小,吳王身體還未康複,此一去可是要辛苦了。”
上戰場?深知大唐與高句麗開戰迫在眉睫的莫遲聽的心裏一涼,竭力保持平靜道:“殿下要上戰場?能為父親分憂,是殿下的榮幸。這事倒是多虧長孫大人相告。那既然如此,妾就先告辭回去了。府中必定有許多事務處理。”
莫遲當時說得輕巧,顯得將此事看的很開。可是出了晉王府,莫遲的一顆心便已經沉到了地底,幾乎喘不過氣來。
曆史上,李恪並沒有參與到這場戰爭中,怎麼現在還立下了什麼軍令狀呢?這場戰爭,最後是以李世民禦駕親征卻戰敗而還作為結束的啊!李世民傾全國之力,禦駕親征都沒能打贏的戰爭,從未上過戰場的李恪,真的可以得勝而歸?越想越覺得心神不寧的莫遲,終於忍不住紅了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