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遷徙人類的生存和社會形態(2 / 3)

全麵的大遷徙開始時,承擔大遷徙主角的亞洲遠古智人即黃種人,他們正處於思想意識和原始價值觀剛剛形成的初期階段,在遠古智人中大多數人的生活狀態,仍然保留著非常原始的狀態,他們依靠采集野果和植物充饑,在小溪小河撲魚等自然生產方式謀生。

人類學家認為,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激發人類的鬥誌、智慧、創造力。人類學家認為,惡劣的環境、無畏的勇氣、精妙的智慧等提升人類文明高度的三大因素。

生活在末次冰河期東南新大陸北部(中國南部、中國南海、中南半島等地區,即今中國嶺南地區、中國雲南、越南、老撾、泰國、緬甸,我們這一帶的人種為中南黃種人)等資源匱乏地區的人類,他們獲得食物艱難程度遠遠高於物產豐富的南方(即末次冰河期的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一帶)。因此中南黃種人為了獲取食物,他們隻能發明陷阱、投石、標槍、石刀和弓箭等高端的捕獵手段和工具,當然他們也用這些武力手

段和工具對付侵犯他們的人類。在江河湖海中他們掌握了徒手捕魚、尖木叉魚、結網捕魚等打漁技術及技能。

在寒冷的末次冰河期,人類的自然繁殖非常困難,人口數量很低,很多地區都是無人區,因此在末次冰河期威脅人類生存的天敵主要是凶猛禽獸,隻要人類能夠躲避這些可怕的它們,人類就可以通過采集、狩獵和打漁等獲得充足的食物。

但是隨著人類定居區域人口增加,人類通過自然方式獲得食物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饑餓和營養不良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災難。因此,經曆過那些嚴重社會問題和災難,同時掌握植物知識和種植技術的人類,他們開始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人類最早期農業就這樣發展起來了;同時,那些掌握動物知識,以及掌握動物繁殖及馴養技術的人類,他們開始發展養殖業和畜牧業,人類最早期的養殖業和畜牧業就此誕生。

早期人類很早就認識了人生的痛苦和無常,為了排除痛苦和憂悶,獲得內心的安定和快樂,人類必然要發展思想、宗教和社會管理。人口和食物問題是人類社會的大問題,為了減少人類內部鬥爭和消耗,減輕人口對經濟的壓力,部族長老會和首領們將一部分族人遷移到部落根據地以外,那些未開發地區或者無人區;由於部分人口外遷後,部落內部仍然存在人口增

長的情況和風險,因此聰明部落首領和思想家,開始提出和實施各種控製人口的措施,如拋棄嬰兒及老人、殉葬製度、對成年人采取節育管理(男女分居、閹割等),這些社會管理的方式,後來逐步演變成人類宗教儀式,如割禮、人祭、殉葬、清修、苦行、殉道等高尚的宗教行為。人類學家認為,在大遷徙之前,人類已經養成和具備上述思想、宗教和社會管理方式。

在早期人類農業發展初期,人類最先掌握了種子、選種、育苗、栽培、養護、收割、分離、晾曬、初加工和儲藏等農藝技術,在氣候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保證農業收成的基本穩定。

在遷徙過程中,人類要經常接觸新土地,對於農業而言,每一塊土地的土質和肥力都不同,因此土地耕種一段時間後,土地的收成都會逐步減少,最終出現絕收的極端情況。

有了這個農業知識後,不斷開墾新土地成為農民種植農作物的常態即遊耕,由於開墾土地從事除草和砍伐樹木等繁重的體力勞動,因此聰明人發明“放火燒荒”等高效的土地開墾方法,從此“刀耕火種”為遊耕農業和原始農業的代名詞。

聰明農人發現經常被河水淹沒和滋養的灘塗土地,以及有植物殘枝敗柳沉積的沼澤地、黑土地等土地,能夠長期保持種植產量穩定的農作物,有了這個認識後,人們開始認識肥料,

並逐步掌握肥料製造及施肥的技術,從此農耕民族避免了“刀耕火種”的遊耕生產方式的繁瑣和奔波,過上穩定的定居生活,定居的生活方式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形成了人類早期的社會形態,社會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人類文明繁榮發展的基礎。

同時,定居生活也促使養殖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由於人口的增加一部分人口專門從事養殖業和畜牧業,從事選種、馴化、繁殖、圈養、放養、貿易等成為畜牧業專業技術。養殖業和畜牧業的繁榮豐富了人類的食物,為人類健康提供了足夠的蛋白質,改善了人類的體質和運動能力。在人類大遷徙之前,遷徙人類已經掌握上述農業、養殖業和畜牧業方麵的技術和技能。

由於遷徙人類具有農業、養殖業和畜牧業等方麵生產技術和技能,因此大遷徙完成之後,人類在世界各地依托大江、大河和大湖等水源豐富、灌溉便利的地區,將這些地區的河流灘塗、森林、草原、沼澤、荒地等開發成人類最早期的農業區、遊牧區和定居區。

在農業、養殖業和畜牧業沒有進行專業分工之前,養殖業和畜牧業依附農業而存在,農家主要從事農業,同時兼營圈養和放養牲畜和禽類。

農業、養殖業和畜牧業完全分離後,定居社會的人民主要是社會統治階層、農耕民族(兼營養殖業)和商人等組成,定居民主

要居住在村莊和城市裏。遊牧民族遠離村莊和城市,他們過著遊走不定的放牧生活,遊牧民族要交易牲口、購買生活必需品時,他們才會進入村莊和城市。

為了獲得土地資源,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始終不可避免,農耕民族為了保護耕地、水源和地盤,開始進行邊防圍欄和圍牆,在交通要塞設立關卡檢查行人及貨物,阻止遊牧民非法進入。如此地方管製,必然引起遊牧民族等非定居民的反感和憤怒,由於語言交流和談判不能解決問題,因此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等非定居民的戰爭經常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