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遷徙過程的社會基礎(1 / 3)

人類學家認為,人類的思想、宗教和社會管理製度是社會的三大文明社會的基礎,因為我們研究人類在大遷徙前及過程中的思想、宗教和社會管理方式,我們就能更好的把握人類在大遷徙前後的文明狀況和發展脈絡。

但是,由於我們缺乏現成的文獻和信息,因此要研究這些問題,我們隻能根據目前獲得的考古成果和研究成果,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推論。如澳洲土著人、美洲印第安人、太平洋島國土著人等早期人類,他們是在末次冰河期冰川解凍、海平麵上升後,先後與人類主體分離,這些人類能夠比較完整地繼承和保留了人類大遷徙前後的人類的思想、宗教和社會管理方式,因此研究這些民族的傳統文化就可以得到非常接近真實的答案。

人類的遷徙過程是一個有計劃、有準備、穩紮穩打、循次漸進的過程,人類總是在一個地區取得移民成功後,他們才會向下一個目的地遷移,因此人類在大遷徙線路上建立了很多定居點、村莊、城市、社會和國家,這些村莊、城市和國家有很多仍然保留至今,有些已經消亡而是它們留下了大量的曆史遺跡,因此研究這些人類的文明成果和曆史遺跡,我們就能真實、詳細和係統的掌握人類在大遷徙前後的思想、宗教和社會管製的狀況和發展趨勢。

距今4.5年左右,末次冰河期變暖期開

始,由於冰川融化、導致地質變化和海平麵上升,末次冰河期沿海地區和低海拔地區被海水淹沒,導致澳洲與東南亞新大陸的陸橋中斷,因此澳洲土著人開始與人類主體分離。根據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對澳洲土著人傳統文化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澳洲的考古發現,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推斷澳洲土著已經具有類似薩滿教的宗教思想、習俗、儀式和生活方式。

澳洲土著人宗教思想認為,萬物有靈,靈以非物質方式存在,靈具有永生不滅的本性,靈具有善惡本性,靈的行為結果也有善惡之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萬知萬能的靈是神,無知無能、半知半能的靈是靈魂,神是靈魂的主宰。世界分為上中下等三層即天堂、人間和陰間,神居住在上層即天堂,人及萬物在中層即人間,人死及萬物消失後,其靈魂進入陰間,靈魂在陰間接受供養、神諭、修行、審判、或升天、或輪回、或入地獄。這種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就是薩滿教的核心思想。因此,可以推定澳洲土著人相信薩滿教saman。

人類學家認為,在末次冰河期期間,人類主體生活在如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群島,以及中國南海、中國南部、中南半島等地區組成的末次冰河期新大陸(簡稱冰河期東南亞新大陸)上,人類在東南亞新大陸上創造了人類最早期

文明,這些文明成果是人類最早期的思想、宗教、語言、文字和藝術,以及製約人類發展知識體係和科學技術體係。

末次冰河期變暖期爆發後,由於東南亞新大陸很多地區被海水淹沒,因此東南亞新大陸大多數人類搬遷到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地區定居和重新組建社會,因此該地區能夠非常完整和係統地繼承和發展人類最早期的文明。泰國是中南半島最古老國家之一,泰民族也是東南亞最古老民族,因此,研究泰文化和泰語等我們可以獲得豐富而係統的人類早期文明信息。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成果、泰國語、老撾語、越南岱儂族語、中國傣族語、中國壯族語等屬於同一個關係非常緊密的語係,這個語係被成為古泰語係,古泰語是東南亞人類最早期農耕民族和定居民的統一語言,隨著農耕民族向世界各地的大遷徙,古泰語也向世界各地傳播,形成了範圍更廣、分支更複雜的古泰語語係。經過上百年的研究,語言學家們認為歐亞大陸的各種語言都或多或少受到古泰語的深刻影響,如漢藏語係、通古斯語係、阿爾泰語係、印歐語係、阿拉伯語係、美洲印第安語係等。因此我們研究古泰語語係的內含和發展關係,我們就能掌握更多的古人類文明信息。

語言研究成果反映,由於東南亞農耕民族大遷徙開始,因此古泰語進行了第一次

分化,分化出泰國語、中國傣族語、中國古越語(中國西南地區的壯族語言係統而全麵地繼承古越語,因此我們研究壯語就能很好的把握古越語)等最早期的古泰語語係。

為了研究和說明古泰語語係的方麵,往下我們列舉古泰語詞彙和文化概念可能來至壯語、泰語、傣語等古泰語語係,同時我們對這些詞彙和文化概念都是漢語拚音方式標注,而且都稱呼它們的來源為古泰語或者古越語。

現在,我們先用古泰語或者古越語來解釋人類最早期的宗教——薩滿教。在古泰語、古越語、印歐語係、阿爾泰語係、通古斯語係等古老語言中,sa是‘知道、智慧’的意思,man是‘人、某人’的意思,因此薩滿是智者,也是巫師、神師和祭司,薩滿具有溝通神靈,為神靈代言的能力。信仰薩滿教的古人遇到難事、困惑、不順、困難、疾病和災難時,他們一定要找薩滿谘詢神的旨意,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神諭就是真知和真理,因此必須堅信神諭,堅信必能逢凶化吉;解決知道是薩滿根據事物發展可能後果而涉及了一整套解決問題基本辦法即簽策,並通過某種占卜方式隨機獲得簽策之一,薩滿根據簽策給谘詢者解答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辦法中遇到宗教法事,薩滿團隊將操刀上陣,為谘詢者辦理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