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區,薩滿
saman被成為沙門shamen,sa與sha同音同意,都是知識、智慧、法師等意思,man與men近音,但是意義不同,man是普通人,在古泰語中men是“天、天神”的意思,因此沙門shamen的意思是“天神智慧學”,沙門的稱呼方式更具有神秘宗教的色彩。耆那教和佛教都承認自己繼承了沙門教基本思想和教義,因此佛教的很多文化概念也能用古泰語加以解釋,如菩薩pusa,pu在古泰語中是特指某類人的前綴詞相當於“類、部”等漢語單詞,古泰語在語法上采用定語後置,因此菩薩pusa的意思是“老師、法師”的意思,在佛教出現之前,菩薩的職責已經存在,在沙門教中,菩薩專門負責接受信眾宗教谘詢,為信眾消災解惑、占卜吉凶和前途,為信眾主持各種宗教法事。發展到佛教階段後,菩薩職責演變成了“普度眾生”,菩薩職責具體內容變了,但是本質沒有變,菩薩的職責還是幫助信眾。
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認為,澳洲土著非常重視安葬,他們給去世的親人和族長進行土葬,死人在安葬前將死者做成卷曲狀如胎兒在娘胎裏的姿態,然後用席子或者獸皮包裹死者,將死者放入墓穴時,讓死者麵向部族圖騰、東方或者西方,並將死者生前謀生、生活和喜愛的用品和飾品與死者隨葬
。這是原始薩滿教安葬死者典型做法。按照薩滿教的說法,墳墓是死者來生的孵化器和陰間居所,死者的來生以靈魂的方式如今生一樣生活,因此必須給死者陪葬食物、生活用品、謀生工具等。而讓死者麵向部族圖騰的意思是讓死者的靈魂能找到回家的路;麵向東方的意思是讓死者的靈魂早日投胎為生,古人認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是生命產生的地方;麵向西方的意思是盡早進入靈魂永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古人認為太陽落下的地方,是萬物和靈魂獲得永久安息和快樂的地方。
安葬結束後,為了讓死者來生仍然有吃有用,活人親屬還要定期到死者墳前祭拜,給死者供奉香火、酒水和食物等祭品。
近一兩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東南亞、中國大陸、西伯利亞、中東、埃及、歐洲、美洲等地區都發現了古人的這種喪葬方式,人類的大遷徙將原始的薩滿教等思想和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並使薩滿教成為這些地區主流宗教信仰。
澳洲土著人還有紋身、舉行成人割禮等習俗,這些習俗也存在於東南亞、中國大陸、西伯利亞、中東、埃及、歐洲、美洲等地區古老民族中,這個文化現象說明,紋身、舉行成人割禮等人類習俗在距今4.5萬年前已經形成。按照人類學家研究結果,由於古人往往隻認識母親,而不認識其他親戚和宗族,而古
人7至8歲就算成年,要離開母親自己去覓食,為了日後大家能夠找到彼此,古人發明了紋身,紋身的早期內容宗族標記、母氏標記、個人名號標記等。
割禮可能起源於控製人口快速增長的“節育手術”,遠古社會閹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目前世界各地人妖就是遠古閹人的殘留。在采集和狩獵時代,古人要經常忍饑挨餓,在遇到自然災害時,餓死人是常見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人口增加對於族群而言是一樣可怕災難,因此,最早的聰明的社會管理者,通過薩滿教的方式對族人成年男女的生殖器下手即割禮。
這些文化現象說明,在距今4.5萬年前,早期人類已經具有管理人際關係和部族關係的手段,具有管理整個部族和社會有效和安全運行的措施。
薩滿教普遍存在於居住在歐亞大陸、非洲大陸、南北美洲大陸的古老民族中,這個文化現象表明,在人類大遷徙之前,在距今4.5萬年前,薩滿教是全人類共同信仰的宗教,今天的任何宗教形式都是在薩滿教的基礎上演變和改良而來,目前世界各地人類的思想、文化、習俗中仍然保留薩滿教核心思想,中國民間在祭祀、問神、占卜、化解吉凶、作法消災等神道儀式和習俗都有薩滿教的影子。東南亞、印度、中亞、中東、非洲和歐洲等地區民間也保留著濃厚的薩滿教習俗和
信仰。
原始的宗教思想來源於古人對生死、得失美醜、善惡、利害和生死的本質理解,它是人類自強自立、奮發圖強、改造世界、創造美好的精神力量,如果一個民族不能看透人生,超然世外,並且擁有美好夢想,擁有藐視一切外部勢力和艱難險阻,視死如歸的勇氣,擁有高超鬥爭技藝和智慧,擁有堅韌不拔和死磕到底的恒心的民族精英,這個民族將在物競天擇、殘酷競爭的原始社會裏被無情淘汰。正確而美好的思想能夠幫助人類戰勝自然災害和殘酷競爭,鍛造出人類的優秀民族。
遷徙和逃難不同,遷徙是人類從容不迫的有預謀的搬遷行動,也是一項非常係統而複雜的冒險行動。為了獲得遷徙成功,古人必須具備足夠的地理和氣候知識,並且能夠製定周密可行的行動規劃,其內容包括製定行動路線和搬遷計劃,預先對遷徙目的地進行過實地考察,認為目的地能夠安排家庭和部族生活及生產後,才派遣小股部隊去在目的地進行開發,等他們在目的地的生活和生產獲得全麵成功後,整個家庭和部族才逐步搬遷到目的。
考古學家在北美洲發現古印第安人的二次葬墓葬,該墓葬距今2.7萬年,這發現說明在2.7萬年之前,地球變暖加劇,地球很多地區變得非常潮濕和悶熱,這種氣候將導致骸骨腐爛。為了不讓先人的骸骨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