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3)

趕了三四天路,終於到了三姑奶奶所在的容城。這是一個大城,即使是在沒有節氣的日子裏,街上也是熙熙攘攘的,很是熱鬧。蘇安趕著牛車穿過了大路又改走了小路,終於到了他們三姑奶奶的家。

這個三姑奶奶是蘇安蘇萍爺爺的親妹妹,早年間嫁了個姓蕭的行腳商人跟著到了容城紮根,家裏還算殷實,過得很不錯。隻是老姑丈外出行商時不小心翻到山溝裏,兩人也沒留下個孩子,又無親無戚的,三姑奶奶就隻能守著他留下不多的產業度日。

蘇安趕著牛車進入了巷子,這巷子旁邊還能再行一輛車都有空餘,這容城的路連小路都是早年規劃好的,到底和鄉下人走出來的土路不一樣!不過多走了一會就到了他們三姑奶奶家,並不用進入更深的巷子中。

蘇安在一處打了漆又有些斑駁的門前招呼著叫開門,不一會裏麵就有人應了“吱呀”一聲開了門,一個滿白發,和蘇萍有幾分相似的老婦人站在門檻裏上下看著他們……

蘇安趕緊打了個揖叫道:“三姑奶奶!”

“三姑奶奶!”蘇萍看這動靜也趕緊跟行了禮,想來這就是他們的三姑奶奶了。

“嗯!來了!”蕭老太打量著蘇安和蘇萍隨即不鹹不淡地應著,又看了看牛車說道:“先把牛和車拉進屋來安頓好了再說,這前門車進不來,跟我往後門去吧。”

說著,蕭老太就用銅鑰匙插進門上的一個洞裏從外麵就把門鎖了,就領著蘇安兄妹往後門去了!蘇萍看著新鮮,第一次看到不用銅鎖就能在外麵把門鎖上的。在鄉下,一般都有人在家,又都是鄉裏鄉親的沒必要鎖門,要出門的時候隻要把門帶上就行了,晚上睡覺了才從裏麵把門閂起來。蘇萍隻見過村裏一戶隻在清明回村祭祖的人家,他們家的大門外麵常年明晃晃地掛了把大銅鎖。

蕭老太領著他們沿著牆走了一段路又拐了一個彎來到一個灰撲撲的大門前。打開了牽著兩個門環黑色的大鎖,領著他們進去。這似乎是一個後院,隻是和蘇萍他們家裏的不同,邊上圍著的不是鄉下隨意搭起的低矮土牆或者籬笆而是青磚牆,有大約三分地那麼大;卻被主人家種滿了瓜菜,規劃的整整齊齊的。有塊地上麵還蓋著黑油布,有些沒長出來,有些密密麻麻的長了苗,有些還鬱鬱蔥蔥的長滿了地,有些已經被摘的差不多了!可以看的出來,平常都是很用心再伺候著。

菜地另一邊,有個牲口棚,看上去空空蕩蕩的,旁邊的蘇安正把牛卸了準備栓裏麵,又給它喂了水吃了草才作罷。旁邊用籬笆圍起來的一小塊空地上,有幾隻雞正扒著土啄草根什麼的。離得再遠些,就是有個帶鎖小木門,旁邊靠牆搭了個棚子,棚子下麵是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井,邊角的地方還整齊的放著些農具。

“您這地伺候的真不錯!”蘇安侍弄完牛,又整理了一下才看了看這菜地真心地對蕭老太誇道:“就是村裏也找不出您這樣的好菜來。”

“還行吧!人老了,能幹的也不多,現在也就能伺候這地了,也能省點菜錢!”說是這麼說,但看著蕭老太的神情很是自滿,說著就領著蘇萍兄妹進了小門到了正屋……

蘇萍跟著進了大廳,也不敢多看。蘇安拉著蘇萍一起給蕭老太規規矩矩地磕了頭才起來說起正事:“……三姑奶奶,二丫頭打今天起就留在這伺候您了,您受累擔待著些!她還小,不懂事,要有什麼做的不對的,您就教教她,也讓她學學規矩。就當幫幫我……”

“說什麼幫不幫的!自家親戚都不照顧著點還能幫誰!”

蕭老太打斷了蘇安的話,又轉過來安慰蘇萍:“安心在這住著!當是陪陪我這老婆子!這裏和家裏遠著呢,不會有人說什麼的!慢慢的事情也就過去了!”

親人到底是親人!蘇萍又給蕭老太重重地磕了個頭“謝三姑奶奶!我今後一定好好的伺候您!不給您添麻煩!”

“哎~快起來!快起來!蘇安!快扶著你妹妹起來啊!”

蕭老太忙著讓蘇安扶起蘇萍!

可蘇安卻攔住了蕭老太說道:“三姑奶奶!做晚輩的給您磕頭您受著就是了!”說完又勸蘇萍:“以後要好好伺候三姑奶奶,起來先去把你嫂子給三姑奶奶帶的東西給收拾收拾找地方放著!我和你三姑奶奶說說話!”

蕭老太也對著蘇萍說:“去吧!去吧!以後你就住這了!東西放完了,就到處轉轉!先熟悉熟悉環境!”

“哎!”蘇萍應了一聲,這才起身往後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