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亦稱為君王的大早朝,每月二次。
隻不過,在宋神宗當政的期間,有著一種奇異的現象。
新政時期,大朝會,基本上每隔三兩天便會召開一次,但,不是為了討論家國大事情,而是為了彈劾新政的弊端,比如,新苗法,又摧毀了多少農民,造成了多少流民。
簡單地說,不支持新政的朝臣們,需要一個地方來闡述新政的失敗,而,支持新政的朝臣們,也要一個舞台來展示新政的功績。
當然,對這種大朝會,神宗盡管感覺到疲倦,但,仍然一場不落的參加了。
但,河北大旱後,王安石被罷免之後,新政陷入推行艱難之際,大朝會突然的又變成了原先的一月二次模樣,但,從前從不缺席的神宗,卻是連續缺席了五場大朝會。
而,沒了皇帝參與的大朝會,那還能夠叫做大朝會嗎?
~~~~~~
崇政殿,偏殿。
“六皇子,這邊走!”
小太監,噤若寒蟬,腳步輕輕的,聲音也輕輕的。
這或許就是這個王朝給人帶來的威嚴所致。
“啥?你再說一遍,我剛才沒聽清。”
偌大的偏殿內,趙煦的聲音不斷回蕩在殿內。
聲音,隻有足夠大,才會引發宮殿的回聲。
小太監被嚇了一跳,臉色煞白煞白的。
“六皇子,崇政殿,可是舉辦大朝會的地方。吾等奴婢,在此大呼小叫,可是要受仗罰的!”
擺了擺手,對小太監的“以身作則”,趙煦大大咧咧,蔚然不顧。
這,天下,都是他趙家的,他趙煦囂張點,說話大聲點,咋了?
轟隆隆的叫聲,也引起了旁邊讀著折子的神宗的注意。
“這,什麼聲音,去看看?”
崇政殿,可是一國之臉麵,誰敢在這裏大聲嚷嚷啊?
心中有了些不滿,但,神宗還是閱讀著折子。
“這倒好,也不知道這小子的歌謠到底是誰人創作的,這,惠州知州都上書了!”
得,好了,就這麼半天,歌謠又從泉州傳到距離其三百裏的惠州了。
顯然,過了不久,就連大宋最南邊的瓊州(海南)都會知道東京的歌謠了。
神宗,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謠言一傳百,百傳萬,萬傳百萬的威力了。
當然,今天,不是為了問責而來的,而是,為了宣布一件事情的。
李憲,很快就回來了,其身後,還帶著一個昂頭挺胸的人。
那,不是六皇子,又是何人啊?
“父皇,兒臣給父皇請安了。”
隻不過,顯然,趙旭也沒料到,這偏殿裏麵,神宗在此。
打了個哈欠,李憲,上前,附耳說了一番。
語言中,恰巧是,剛才趙煦在偏殿大聲說話的舉動。
“陛下,息怒息怒,等會,就上朝了。”
察覺到神宗有所怒火,李憲,急忙上前,低聲勸阻道。
這,小子,第一次,第一次,朕不生氣!
事實證明,就算是皇帝,也會因為兒子不合禮儀的舉動,感到心累和憤怒。
“起來吧!”
聞言,趙煦急忙起了身子,開始打量起來了周邊。
“今天,你知道是什麼日子嗎?”
聞言,趙煦剛起床,腦袋還有些蒙圈。
“啥?”
見狀,李憲也顧不上呆在神宗旁邊了,嘴巴直接開始了口語教學。
“六皇子,大朝會啊!”
見狀,趙煦順著口,說了一聲。
“難道是進宮宴?”
說起,進宮宴,趙煦腦袋也不蒙圈了,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
進宮宴,又稱為朝聖宴,顧名思義,每當過年之時,周邊的小國家都會派遣使者前來朝貢大宋,而大宋也會擺設宴席,對這些小國反饋大國禮儀和禮物。
自然,每到此時,作為長皇子,趙煦也會接受來自使者的朝貢。
無疑,小國的臣服,這對於一個想要收複燕雲十六州,封狼居胥的一國長皇子來說,就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威風,也是一種心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