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陵王(1 / 3)

夏子末到了陵王府的時候,發現羅川平和沈薌恰巧也在。

陵王麵前放了一本《田畝勘查記》,他不無驕傲的說道:“這幾年你去打仗了,我也真沒閑著,我在大涼州、滑力州轉了一圈,我都詳細的記錄在這本冊子上。”

他說完鄭重的把冊子交到羅川平手上。

羅川平如獲至寶,連續翻了幾頁,興奮的說道:“你這一本冊子抵得上萬人戰隊,你跟我說說。,如果我要在大涼州改良的話,應該如何做?”

陵王鄭重說道:“土地改良道理上並不複雜,古往今來,皆是如此,俗話說,曆史從不重複,但又是驚人的相似。”

他指了指羅川平手上的冊子,“我調查的記錄,讓我觸目驚心的是我們的田主數量在大幅度的減少,與百十年前的高峰相比,戶主銳減六成以上,這說明什麼?”

“田地都被貴族收去了。”沈薌搶先說道:“就我所知,在我們村上,恐怕遠遠不止六成,五年前,我家還有八九畝地,到了去年就已經全部被人家收走了,其他百姓大抵也是如此。”

羅川平驚呼道:“情況已經這麼嚴重了嗎?”

“如果我們看過往數百年的曆史,每當出現這樣的情況,國家都會出現大規模的暴亂,咱們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陵王憂心道,“現在真的是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那如果要改良的話,無非就是把田再重新分給百姓,對嗎?”羅川平迫切的問。

“沒錯,但是這隻是我們要看到的結果,縱觀曆史,稍有常識的人都會意識到這一點。可是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確實寥寥無幾。”陵王接著又對羅川平一字一字說道:“這就是術的重要性,成敗在術。”

羅川平點點頭:“我明白,道就是前麵的太陽,人人可見。術卻是通往它的荊棘叢生的路。”

陵王笑道:“川平,你這人就是學什麼都很快,一點就通,幹脆到戶部來任個差得了。”

羅川平擺手:“你別折煞我了,我就是個粗人。”他摸著麵前的這本《田畝勘查記》,“這是你這幾年所想所謀的集大成者,我一定會好好利用。接下來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我會向皇上請奏,爭取在大涼州嚐試做點事情。”

夏子末始終未發一言,待羅川平和沈薌走了後,夏子末問起沈薌的事。

陵王告訴他,沈薌就是羅川平從九龍城歸來的路上,從當地惡霸手中解救回來的,認他做了義妹。

夏子末“哦”的一聲,心想這年頭還能碰到這種好事,也隻有羅川平這樣的人心血來潮做得出來。

“大哥,我今天來呢,是想跟你拿點銀子,想把一些債還了。”

剛說完這話,看見大嫂從院子裏走了進來,夏子末立即起身,喊了聲大嫂。

“子末,不是大嫂說你,你老是這樣在外麵瞎混不是個事,你大哥再有銀子也經不住你這樣揮霍呀。”

“景妍,不要這樣說子末。”陵王說著起身去了書房,拿出來三張銀票給到夏子末手上,“拿去吧,你呢,我知道有時候就是無所事事,等到適當的機會,我在父皇麵前言語幾句,看看能不能在朝上個差事。”

謀不謀差事倒是其次,他當即憂心忡忡的問道:“傳言都說當年我娘給父皇下了咒語,如今咒語即將失效,父皇就要——這是真的嗎?”

“這你也信?”陵王大聲道:“怎麼說也是父子關係,父皇一向寬仁,打死我都不信,他會做出這麼決絕的事來,那些咒語什麼的全是胡說八道。”

夏子末心下存疑,但總算稍微好受了一點。

大呂街,不光隻有賭坊,它是京城最繁華的一條街道,青樓戲院,糧油布店,各式當鋪、作坊分布其間。

此時正當中午時分,叫賣聲,哄笑聲不絕於耳。

神仙居茶館是座有些年頭的老茶館,門口的燈籠已經破了幾個洞,插著的布旗已經變得灰白,館裏的陳設也都是些老掉牙的,桌椅會搖晃,發出幾吖的聲音。

但這毫沒影響茶館的生意,事實上它是京都生意最好的茶館。不斷的有人進進出出,喧囂熱鬧。

一個姓朱的說書老先生坐在北側的高台上,手持搖扇,正唾沫四飛的講著些老掉牙的故事。

不是北方邯國皇上的軼事,便是夏國大將齊百成的事跡。

前些日子齊百成率領齊家軍,在東南之境一舉擊潰黎軍,奪回九龍城,更是給這先生多了些經久不衰的說料。

當然,這當中又多了個鮮活的人物,羅川平,因為他孤身潛入敵營的壯舉,再加上他剛回京城,成了茶客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多次直接點題要講他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