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琪帶領著軍隊暗中穿插到了晉軍預備軍團與主軍團之間的空白地帶。做好了攻擊準備。他的這支軍隊,分成兩個部分。在野外已經生存了六天,晚上所有的糧食都已經吃完。如果不能按計劃完成軍事任任。他隻能選擇撤退了。
為了適應新的戰鬥,他們的軍隊進行了野外生存訓練。他的這一支軍隊清一色的步騎兵,沒有重裝車。為的就是提高在戰場上的機動性和隱蔽能力。
這支軍隊可以說得上是楚軍的‘特種部隊’。他們的配備與正規軍完全一樣,而且還有著很多其他部隊沒有的裝備。重裝軍備都留在了空營當中。這樣他們不僅可以與敵人正麵作戰,也可以作一支奇兵出戰。而他所帶領的這支軍隊為楚國立下了無數的功勳。
當年他隨成嘉與舒家作戰。王詡先生提出了新的戰爭模式。他是當時的參與者,也是新軍事理論的倡議者。在成嘉當上令尹之時,組建了這一支軍隊。並且由他來任軍隊的指揮。成嘉隱退後,楚王侶還是把這支軍隊交到他的手裏。
這幾年跟隨楚王侶東征北戰,這支軍隊神出鬼沒,打得敵人摸不著頭腦。這一次他又一次擔任了奇襲的任務。按布署他趁夜色穿插到了晉軍的空隙當中。緊盯著晉軍的一舉一動。
別的軍隊都已休息,但他們不能。他們白天都已經休息好了。軍隊沒有休息,探子更不能休息。他們已經派到離晉營隻有幾百米的地方進行偵察。
很快探子來報,晉軍開始離營,戰車斷後。鬥琪叫來幾名將領說道:“晉軍開始離營。一定是想趁夜色的掩護撤離。”
他抬頭看了一下天色接著說道:“按時間計算,他們在天亮之時就會撤離戰場。那麼我軍的計劃就無法完成。諸位你們是什麼看法?”
一名將領說道:“再探一下其他幾個營地,看情況怎麼樣?”
鬥琪說道:“我已經派人去了。估計再過一柱香的功夫就會回來。”
又一名將領說道:“如果晉軍真的撤離,等主軍反應過來時,他們已經脫離了戰場。我們應當在這個時候主動出擊,咬住晉軍的預備軍團。然後再通知主軍,讓他們跟進。”
眾將領紛紛表示讚成他們觀點。多次參加奇襲戰,他們的戰略思想已經發生了改變。對戰場上的變化和應變比其他的軍隊要快得多。
鬥琪說道:“我們都是輕騎兵,而他們是用重裝車斷後。我們的優勢也就沒有了。”這是以前沒有遇到的現象。正常情況都是輕騎兵斷後。這樣便於機動和方便快速退出戰場,都是采取輕騎兵斷後。重裝車居中掩護,弓兵隨重裝車行動。
一名將領說道:“一定是晉軍已經知道了我們的戰略布置。也知道我們這支軍隊隱藏在他們附近。他們這樣的布置就是針對我們輕騎兵的。”
鬥琪說道:“如果是這樣,我們就不能與之硬碰硬了。”
行軍之時弓兵隨戰車行動,每車乘兩名盾兵和六名弓兵。遇敵之時,戰車列陣形成一堵防護牆。盾兵護在戰車前,弓兵列於戰車後遠程攻擊敵人。當敵人接近時,盾兵後退護住弓兵,再讓戰車衝殺。這完全就是輕騎兵的墳墓。
撤退之時,盾兵護住弓兵。弓兵在車上對追敵也可以造成傷害和遲緩作用。當然平時正常行軍,戰車的主要作用還是攜帶物資。
又一名將領說道:“我們可以繞到晉軍前麵阻擊他們的步兵。”
鬥琪說道:“他們用輕騎兵護衛兩翼,可以機動地阻擊我們。無法穿越過去。”
這時一名將領說道:“他們撤退的順序一定是先步兵,然後再是輕騎兵,再是重裝車兵。而每發一隊中間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如果他們的步兵離營,我們讓步兵圍住他們的營地,攻擊他們的戰車。再讓輕騎兵截住晉軍的輕騎兵回援……”
鬥琪點了點頭說道:“好。軍營當中有很多障礙物,不利於戰車行動,而弓兵近戰不行,利於我軍突破。最少我們也可以留住他們的戰車和所有物資。”
很快探子回報:“晉軍的預備軍團和主軍軍團同時在撤退。所有的步兵都已經離營。輕騎兵準備離營。”晉軍的速度很快的。
從將領都看著鬥琪。等待鬥琪下達作戰命令。鬥琪想了想說道:“左右兩翼步兵軍團,暗中接近晉軍軍營,做好攻擊準備。輕騎兵軍團一柱香後快速插入晉軍輕騎兵與戰車軍團的結合部。”
他回過頭來對傳令兵說道:“通知主軍:敵人已暗中撤退,步兵居前,輕騎兵居中,戰車斷後。我軍以輕騎兵截斷戰車與輕騎兵的聯係。由步兵攻擊留守在軍營當中的戰車軍團。另通知我軍預備軍團做好準備,增援我軍。”
眾將領領命而去。楚王侶接到鬥琪的情報後叫來潘崇。他是一夜沒有休息,一直在等待著諸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