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鄭公聽到聃伯被抓走,再派人向齊救。
管仲道:“君王數年以來,救燕存魯,城邢封衛。恩德加於百姓,大義布於諸侯,若要用諸侯之兵,現在正是時候!若想救鄭,還不如伐楚。要伐楚必須大合諸侯。”
桓公道:“大合諸侯,楚國必然知道,早作準備,我們能取勝嗎?”
管仲道:“蔡國和齊國有仇,楚、蔡接壤,我們對外宣稱是討伐蔡國,到時候出其不意,進攻楚國,可以獲勝。”
齊桓公稱善。
周惠王之十三年,春正月元旦,齊桓公命管仲為大將,率領隰朋、賓須無、鮑叔牙、公子開方、豎人貂等,出車三百乘,甲士萬人,分隊進發。
豎貂道:“請讓我先率一軍,潛行攻蔡。”
桓公批準。
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卻說蔡國自以為有楚國作後台,沒有準備,等到看見齊兵,才派人防守。
豎貂在城下耀武揚威,喝令攻城,一直打到晚上。
蔡穆公發現情況不對,便讓人密送金帛一車給豎貂,請他手下留情,不要攻得太急。
豎貂接受了,喝了幾杯酒後,私下把齊侯糾合七路諸侯,準備先侵蔡國,再伐楚國的軍機,告知蔡人:“再過幾天各國軍隊便到,將蔡城蹂為平地,你們若想活命,還是及早逃走為好。”使者回報,蔡侯大驚。當夜率領家小,開門出奔楚國。
百姓無主,即時潰散,兵士開門投降。
豎貂奪得蔡國,自以為功,派人到齊侯那裏告捷。
卻說蔡侯到了楚國,對楚成王說了豎貂之語。
楚成王恍然大悟,立即傳令簡閱兵車,準備戰守,一麵撤回鬥章伐鄭之兵。
幾天後後,齊侯兵至蔡國。七路諸侯陸續趕到,一個個躬率車徒,前來助戰,軍威甚壯。
那七路?宋桓公禦說,魯僖公申,陳宣公杵臼,衛文公毀,鄭文公捷,曹昭公班,許穆公新臣。連主伯齊桓公小白,共是八位。大軍望南而進,直達楚界。
在邊界上,早早站著一人衣冠整肅,臉帶微笑,這時行禮道:“來者可是齊侯?楚國使臣有禮啦。”
那人姓屈名完,是楚國的大夫。
桓公道:“楚人怎麼知道我會來這?”
管仲道:“必定是有人走漏消息。事到如今,見他有何話說。”
管仲乘車而出,向屈完拱手。
屈完道:“齊居於北海,楚近於南海,雖風馬牛不相及也。請問今日為何帶兵來到這裏?”
管仲道:“周王天下之主,楚國從不進貢,我們想問這是何故?”
屈完思索一會,回答道:“周失其綱,朝貢廢缺,天下許多諸侯都這樣,又不單單隻有我國?但是,不管怎樣,這是楚國不對,我們認錯了,請容許我回國與王商量,看看如何辦為好。”當下返車歸國。
管仲對桓公道:“楚人倔強,我們進兵吧。”乃傳令八軍同發,直至陘山。離漢水不遠,管仲下令:“就此屯紮,不可前行!”
諸侯奇怪:“兵已深入,何不渡過漢水,決一死戰,卻逗留在此?”
管仲道:“楚既遣使,必然有備,兵鋒一交,不容易解。再等一陣,看看他們如何做。”
卻說楚成王已拜鬥子文為大將,搜甲厲兵,屯於漢南。隻等諸侯渡過漢水,便來攻擊。
諜報:“八國之兵,屯駐陘地。”
子文道:“管仲知兵,作事謹慎。今以八國之眾,逗留不進,必然有謀。我們再派使者去,看看他到底想如何,再作決定。”
成王道曰:“派誰去好?”
子文道:“屈完已經跟管仲見過麵,再派他去為好。”
楚成王道:“好,屈完,你再去看看。”
屈完道:“上次當著管仲的麵,我承認沒有進貢是楚國不對,大王若是想要講和,就派我去。若是想打,請派他人去邀戰。”
成王道:“是打是和,我全權委托給你,你到時看著辦就是。”
屈完道:“既然如此,我再去一次。”當下駕車再到齊軍。
屈完再到齊軍,請求麵見齊侯。
管仲道:“楚使又來,定是想要請盟結好。”
屈完見齊桓公再拜,桓公答禮,問其來意。
屈完道:“寡君認為貴國的指責是正確的,請退師三十裏,我們將準備相關貢品。”
桓公道:“既然如此,齊國別無所求。”
屈完稱謝而去,歸報楚王,道:“齊侯已退兵,臣也答應進貢,君不能失信。”
隻過一會,諜報:“八路軍馬,拔寨俱起。”
成王道:“齊師退兵,是害怕楚兵。”想要反悔入貢之事。
子文道:“八國之君,尚不失信於匹夫,君怎能讓匹夫食言於國君?”
楚王道:“噢,唉。”當下命屈完備金帛八車,再往召陵慰勞八國之師,又準備菁茅一車,給齊軍檢查,然後具表,往周進貢。
管仲私下跟屈完交談,請求放了聃伯。屈完亦代蔡侯謝罪。兩下各自許諾。
管仲下令班師。歸國途中,鮑叔牙問管仲道:“楚之罪。僭號為大。你卻隻怪它進貢,這是為什麼?”
管仲道:“楚僭號已經三世,我若要求它革號,不要稱王,它怎肯輕易聽從?若是不聽,隻能交兵,兵端一開,彼此報複,未來數年無法解除,南北從此多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