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檇李決戰(2 / 2)

當然吳軍左翼能有如此令人令人側目的戰果,韓勝的妙到顛峰的小規模指揮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是此時韓勝配下的吳軍士兵也已經幾乎傷亡殆盡。韓勝作為一名中層軍官,借助吳軍的勝勢開始了他在一線戰鬥的曆程,目標直指越軍的帥旗。

韓勝冷靜的出劍刺擊,當麵的敵人即便是盡力抵擋,冰冷的劍刃也回直接洞穿了他的脖子,一股血噴出,濺韓勝的臉上。可是早已經適應了鮮血和戰鬥的韓勝在四麵八方殺至的越軍槍陣戟林之中,靈活的旋身側避,近身施展比長兵器靈活的多的長劍,刮起了一股詭異的旋風,越軍悲鳴四起。

憑借韓勝開出的道路,左翼的吳軍向越軍的主將越王允常的本陣迅速進逼。同時吳軍右翼也完成了對越軍的包抄,越軍的戰鬥態勢已經徹底瀕臨失敗了。

越王允常此時終於認識到了戰鬥的形勢已經對他極其不利,他命令越軍部隊準備開始收縮撤退。因為吳軍的左翼傷亡極其慘重,麵對開始有秩序的收縮越軍,孫武也開始控製吳軍左翼的推進。同時為了避免右翼的精銳死傷過於慘重,孫武放開對越軍的全麵包圍。

可是因為退路被吳軍放開,急於逃生的越軍有秩序的收縮撤退,立刻演變成了大潰敗。吳軍開始在追擊中給越軍造成大量放血的過程。越軍逃命時自相踐踏,為了爭奪出路自相殘殺而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吳軍一直追擊出了10裏才收兵,越王允常被吳軍的戰鬥力徹底打消了鬥誌,收攏了大概一萬殘兵根本不敢停留的一路逃亡,越軍能夠一直成功逃走回到越國都城會稽的軍隊還不到五千人。

重創越國的國力使越國無力牽製吳國後方的目的已經達到,而且楚國大軍已經集結完畢,馬上就要進逼吳國的軍情不停到達孫武的案前。獲得大勝的吳軍拔營凱旋全速行軍回國,準備應對楚國大軍的進攻。

可是當孫武和伍員回到吳國的時候,卻發現是虛驚一場。由楚國名將左司馬沈尹戌率領的五萬楚國大軍原本都已經進發到吳楚邊境,可是卻被當時國際上的發生的一件大事拖住了腳步,被楚王熊珍急召撤軍,不得不退兵回國。

當時晉國正卿魏舒為了徹底壓倒政敵的晉國六卿中範鞅和中行寅,以周天子的名義在召陵會盟諸侯準備討伐楚國。魏舒是戍守晉國北方與狄戎作戰多年,戰無不勝的晉國名將。楚王熊珍得知他要組織伐楚的消息立刻慌的六神無主,急召左司馬沈尹戌率領的五萬楚國大軍回師。

也不管魏舒所謂的伐楚不過是想要全麵掌握晉國兵權的策略。其實晉國六卿之間內鬥不修,如何有心事真正出兵伐楚。可是楚王熊珍根本不停勸告,輕易放棄了進攻吳國的大好時機。

當事後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吳王闔閭和孫武以及伍員議事的時候都放聲大笑。雖然吳國未必就怕了楚軍來襲,可是再相對不利的情況下作戰終究是兵家大忌,能夠避免開戰終究是一件幸事。

而且左司馬沈尹戌畢竟是楚國久負盛名的名將,如今他又被掉回宛城坐鎮晉楚前線。負責指揮麵對吳國的防線的楚軍主帥重新由大草包楚國令尹囊瓦擔任,孫武得知了楚國令尹囊瓦重新負責指揮楚吳前線楚軍消息,立刻去見吳王闔閭,請求出兵奪取楚國依靠抵禦吳軍的重要據點,潛城和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