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檇李決戰的一天,天空的雲層像天井似地開了幾個口,太陽從洞口中開辟出淡金黃色的巨大通道,直直地投射到地麵上。部署在中軍和左翼的吳國的普通士兵們雙手以水平姿態持長矛。吳軍右翼配甲的精銳部隊飛熊軍和劍士旅的青銅長劍反射著太陽的光芒,擴散出陣陣金黃色的光彩,像極了一片即將要收割的麥田。
集結在檇李廣闊的平原的吳國戰士們,確實也期盼有一場大豐收,隻不過他們所要收割的不是麥穗,而是越軍血淋淋的頭顱。
超過一百隻的軍鼓同時嘹亮地響了起來,吳軍對麵已經展開陣形的四萬越國大軍開始了決死的衝鋒,決戰終於開始了。
吳軍迎接越軍的方式是一群如同飛蝗的箭矢覆蓋,快速落到對麵的軍陣中,一層淡淡的血霧彌漫而起,衝鋒的越軍最前沿的部隊如被颶風掃過一般,瞬間消失了無數的身影。可是越軍前進的腳步並未受到任何窒礙,他們快速衝過同伴的屍體,吳軍穩定的軍陣衝撞在了一起。
韓勝因為上一戰的出色表現,被部署在因為兵力最薄弱,所以相對壓力最重的吳軍左翼,指揮名義上是他配下的吳國後軍的一個旅,組成吳軍左翼與越軍接觸的第一條戰線。
在這一次決戰開始之前,孫武已經用種種方法打擊了越軍的士氣。而且吳軍的訓練和裝備也不是還處蒙昧狀態的越軍可比,可是兵力畢竟是越軍站優,吳軍的訓練和組織的成果究竟如何,還是要靠實戰來檢驗。而韓勝在與越軍首戰中意外表現出的勇猛善戰,也讓孫武對他今後的在戰場上的表演提高了期待。
如今的戰鬥中韓勝的表現更是讓孫武有些驚喜,兵力薄弱的吳軍左翼竟然能夠穩穩的抵擋住了越軍的右翼的進逼。兵力比吳軍左翼要雄厚的多的越軍的右翼,竟然被吳軍左翼波浪式的反擊打的幾乎沒能有任何實質的推進。
而且韓勝很好的掌握了每次反擊的分寸,每次反擊力度恰到好處,吃掉一部分掉入吳軍陷阱的越軍之後就立刻收縮戰線。組織調度雜亂無章的越軍,在每次吳軍成功反擊的規律性收縮之後,就立刻從後麵補充上來擁擠成一團,成為下一次吳軍吞噬的目標。
集中了吳軍全部精銳的右翼吳軍沿著專毅這鋒銳的刃尖的開辟的道路,在越軍左翼撕開來了一個巨大的傷口,吳軍中軍在孫武巧妙的調度之下也占據了戰鬥的絕對主動。越軍不但沒能發揮出兵力的優勢,而且戰線也被吳軍壓迫的不斷後移。
戰場的態勢已經日益白熱化,鮮血流淌過檇李廣闊的平原,彙聚成河;屍體如同山一般堆起,數萬人全神貫注的撕殺著,將整片的大地染上了血色。
專毅率領的吳軍精銳組成的吳軍右翼成功撕開了越軍左翼之後又按照孫武的命令重新折回徹底給越軍左翼放血,可是越軍左翼厚重的軍陣想要徹底擊潰還是需要一定是時間。但是由於孫武指揮下吳軍右翼巧妙的突破方向導致越王允常的本陣幾乎暴露在專毅的打擊之下,所以為了緩解專毅的造成的壓力越王允常抽調一部分壓力相對較輕的越軍的右翼的部隊來保護自己。
越王允常的大昏招,給了韓勝在這次戰鬥中發揮出,青龍之力對戰場態勢精妙掌握的機會。利用越軍兵力調動形成的短暫缺口,韓勝指揮他的部隊瞬間就鑿穿了越軍右翼的軍陣。幸運的是韓勝目前能掌握的範圍剛好他所指揮的部隊的戰鬥區間相當。他幾乎極限發揮出了這些第一線戰鬥一千的士兵的全部能力,直到他們絕大多數已經戰死,戰線被後麵補充上來的友軍接替。
此時比起麵對吳軍精銳的反複衝擊已經瀕臨崩潰的越軍左翼,越軍的右翼已經遭到了相對薄弱的吳軍左翼的幾乎毀滅性的打擊。吳軍左翼不但漂亮的擊穿了越軍的軍陣,並且又把被從越軍陣形中成功切掉的被包圍越軍右翼部分,幹淨利落的吃掉,甚至開始配合吳軍中軍開始了對越軍中軍的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