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母(3 / 3)

倒是四兒還算機靈:“姑娘且坐,我去倒茶。”

羅衣順勢坐下,扯嘴僵笑,還一麵解釋:“春天的時候,不慎掉到水裏。吃了一嚇,醒來便什麼都忘了。有什麼不當之處,還請姨娘別見怪。”

張姨娘哪聽得這話,她之前並不知道這件事,如今聽說,隻覺得心肝脾肺都扭成一團,顫聲問:“如今……沒什麼大礙吧?”

“這倒沒有,”羅衣搖頭:“隻是不記得前事了。”

“那就好,那就好!”記不記得都不要緊,隻要身體沒事!當然,張姨娘很想問問女兒過的好不好。隻是這話若碰上錦繡,或者任何一個蕭家人,都可以客套一句別來無恙。但這是她生的,這麼一問吧,好像懷疑嫡母照顧不好。不問吧,又不安心。一時躊躇,房間裏再次冷場。

好在四兒這救火隊員很稱職,立馬接話:“姨娘不是在貴州買了好些奇怪的玩意?且拿出來給姑娘瞧瞧!”

羅衣才一個醒神,總算找到了話題:“姨娘在貴州,有什麼好玩的沒有?”

張姨娘也反應過來:“可多了!那地方漢人不多,都是侗人苗人。平日裏隻穿著黑色或青色土布衣裳,毫不起眼。到了過年或者嫁女,便把那滿副的銀飾都拿出來帶在身上,白晃晃的一片,加上黑糊糊的衣裳,若不是袖口裙邊還有些彩線,真活像奔喪的一般!”

羅衣看著眼前這位“大漢主義”者抽抽嘴角一麵說:“大約他們沒甚金器。”一麵內心OS,尼瑪你才奔喪,你全家都奔喪!上輩子的老娘是侗民高考還優惠了20分的羅衣同誌悲憤了!

張姨娘渾然不覺,自顧說的開心:“話雖這麼說,但他們的銀器,比我們的不差呢!就是咱們用不上!”又扭頭喊:“四兒,你把那杉木大箱子裏的銀飾拿出來,給姑娘瞧瞧。”

四兒在行李裏一頓翻,沒多久就捧出一個藤箱。打開一看,隻見充滿了侗族苗族風情的繡布上別著簪子配飾壓領鐲子耳挖子,隨意的滿滿的堆了一箱。再仔細一瞧,得,合著銀的就上麵一層,下邊的全是銅的。張姨娘有些尷尬:“我隻有這麼一些,姑娘怕是瞧不上吧。”

羅衣沒說什麼,隻用行動證明:“這把梳子有意思,姨娘送我吧。”厄,居然是空心的……

張姨娘喜無可無不可,把箱子往羅衣這邊一推:“姑娘喜歡就都拿去,拿去賞人吧,也,也是個意思。”

“呃……”羅衣又囧了,隻好顧左右而言他:“姨娘走的水路,見到江南了吧?”

張姨娘已經徹底興奮起來,一疊聲的叫四兒把從江南帶回來的絲綢傘絹扇小竹雕等玩意兒一股腦的拿出來,又把江蘇山東河北的各色特產全都翻出來。羅衣看著這一堆一堆小女孩可能喜歡的東西,眼眶不由紅了。

“姑娘莫哭,姨娘沒什麼好東西,別笑話。”

“我很喜歡,這一桌子都送我吧。隻不許笑我皮厚!”對於母親而言,沒有什麼比兒女的索要更讓他們開心。

張姨娘果然感動的不行,強忍著眼淚,把一桌子小玩意並藤箱裏上層的銀飾都齊齊打了個大包遞給羅衣:“姑娘且去吧,上房怕是要傳飯了。我這裏不是好地方,以後……以後別來了。叫人看見不好。”

羅衣無奈的接著大包袱:“那些個銀飾我也用不上,姨娘留著吧。”銀飾,是可以當錢用的!

“我也沒處使去!”張姨娘拒絕:“再有,你得了小玩意總該跟姐妹們分享,那些個雜項的上不得台麵。銀飾你也別一個人收著,拿一半出來,就說是我孝敬二姑娘的。”

看著她殷切的眼神,羅衣不敢拒絕,也不忍拒絕。四兒接過包袱,就要送羅衣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