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克夫是一種病(2 / 3)

戴:難道說統一後的德國反而不如以前?

龍:那也不是。

德國統一後,單看現狀是問題叢生,人們怨聲載道,德東人每兩家就有一家失業,可是我個人仍覺得樂觀,因為在那層很薄的怨聲載道下,有非常濃厚的民族感情做基礎。畢竟血濃於水。加上西德的經濟實力非常雄厚,假以時日,這個國家定會變成一個真正統一的國家。

戴:有時是非正義並不這麼容易就顯示出來,由於資訊的被壟斷,可能會影響正確的視覺角度。

龍:這是人的悲劇。納粹的真麵目,曆史的真相,德國的知識分子在二次世界大戰的前期也不知道。日本的知識分子也是到很晚才知道。

戴:不能有全麵的資訊來源去判斷真正的是非,這是我們尋找真相的最大問題。

龍:一個人的判斷,是要靠所知道的真相,而真相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會是全麵的。你隻有去設法擴大資訊的來源。人民很可能被執政者對資訊的壟斷所蒙蔽,而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希望把這個蒙騙的層麵揭開。這是長期要做的工作。

戴:如何訓練一個人敏銳的觀察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龍:這需要培養,而培養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從小訓練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了解事情,用自己的質疑方式來下結論。譬如過去給我們的作文題是:“台灣是大有為的政府”。,如果要訓練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作文題應是:“什麼的政府才是大有為的政府”。我們不應先給結論,而是訓練孩子自己去尋找結論。

戴:如果學校並不鼓勵這種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

龍:就得多看教你思考方法的邏輯以及哲學的書,另外多讀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對人生的了解多麵化。此外,多接觸各方麵的資訊,才能做出對比;但如果資訊來源的管道都被控製了,就有困難。

戴:學院的訓練,使你有縝密的思維,看好的文學作品,讓你懂得剖析人性,但是和你一起受同樣教育、看同樣書的人,未必就有你這種凡事掀開鍋蓋一探究竟的性格,是否家庭的成長環境也對你有所影響?

龍:我倒從未仔細想過這樣的問題……(陷入沉思)嗯……我想母親確實影響了我。在表麵上,看不出我跟母親有何相同的地方,這是因為我們教育程度的不同,我也沒有她的強悍,可能因為我生活比較好,不需要強悍就能生存。但在母親那個時代,她就必須強悍才能撐住家庭,可是她又不能表現出她比丈夫能幹。

她的痛苦在於很多事她能處理得比丈夫好,可是她不能表現,因為她是女人,為了這個,她一輩子受苦。

如果將表層麵剝開,可能母親的強悍及叛逆性影響了我,使我不願意輕易接受現實的擺布。

戴:這又激發了我的另一個疑問,假設當初你用胡美麗或王阿香的名字發表社會評論,讀者又知道你隻是一個家庭主婦,你想,文章發表出來產生的效果會是一樣嗎?

龍:當初我的社會批評,不僅引起一般民眾的共鳴,而且也受到知識界的肯定。如果像你講的這種情形,我想一開始就會受排斥,所以,從《野火集》可以看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這個社會所流露的心態是,隻有男人可以寫知性的文章,隻有男人有見解,結果事實證明這種認定是一種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