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做賊心虛 做賊心虛(1 / 2)

雀鳥幾聲清脆的鳴叫,驚破了沉睡中的隆城,天空漸漸露出了灰白色。

黎明的隆城,寧靜安詳,從高處往下看,這是一個坐落於盆地的小城鎮,北麵偏東的鯉魚山和東南麵的馬鞍山,還有綿綿起伏的丘陵以及一望無際的田野荒嶺,把隆城點綴在大山腳下的田野中間。鯉魚山上是一片濃密的梧桐樹林,鬱鬱蔥蔥,延綿一大片,是隆城天然的防護林。井字型的街道把居民的房屋劃分得整整齊齊的,井字的中心則是市集與廟堂,廟堂正對麵是一個正方型的戲台,而客家人傳統的土房一小塊一小塊、方方整整地坐落在每條街道的兩旁。隆城的客家民居大部分是殿堂式的,也有家庭成員少的單戶型,而且大多是石砌地基,或青磚或夯土牆麵並紅黑色的瓦,排排整整,井然有序,但並不高大,所以獨立於街中青黑色磚瓦高大寬敞的廟堂顯得格外醒目。

早起的人們穿梭於街道與房前屋後的空隙之間,腳步如踏節奏般,忙碌輕盈並有序。有挑水的,有提著衣服往河邊清洗的,有挑著糞桶出門澆菜的,也有到外地集市趕墟的,還有早起靜靜坐在門前的孩子和老人,他們的眼神清澈寧靜,仿佛大自然的目光早早點綴著這個小小的城鎮。不一會,屋瓦上空飄起藍灰色的輕煙,頓時一片食物飄香,新的一天開始了。

天漸亮的時候,人們出行的腳步聲越來越大。

“賣米果,賣發糕咯,又大又香、熱氣騰騰的發糕米果喲,……”

“打涼茶啦,清熱解毒,祛暑除濕,老少皆宣……”

隨著走街串戶的叫賣聲此起彼伏的響起,街上就可看到三三兩兩、七八歲、十幾歲的孩童背著書包、揉著惺忪的睡眼,往學校趕去了。隆城小學就在街中央,和廟堂並排,也是坐北朝南而立,學校倒還寬整,有球場,操場,還有個像點樣的舞台。客家人沿襲中原的教育傳統,向來崇儒重教,俗話說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廟堂,學堂挨著廟堂建。

這時,隻看見一群人圍在廟堂的側麵前好像在看什麼公告,包括早起挑大糞的,賣早餐的,因上年紀睡不著的老大爺,就連剛開始上學還不識幾個字的小孩也圍了過去。村支書的助手小李正拿著一大瓶自製槳糊,從人群裏艱難地擠出,但身體才挪開,縫隙便被堵上了。

林光年到公告前看了一下,其實他並沒有看進去,而且這張公告是他昨天寫的,都是些通知什麼的,所以站了一會他就準備離去,轉身正好看到才出門的劉公。

“劉公早!”他很有禮貌的向劉公打了聲招呼。

劉公微笑著朝他點點頭,就也看公告去了。

林光年在街上轉了一圈,不知什麼時候他發現自己經來到二叔的大門前。

林柏文坐在林府大院一個古老、光滑的石磨邊上,正在給籮筐上繩子。客家人很多的農具一般都自製,像林柏文這樣上了點歲數給籮筐上繩子那是非常拿手的,上好後一扯,兩邊絕對一樣長,扁擔架在上麵剛好平衡。但他因為身體不好,已經很久沒有出門了,林光年也不知道二叔今天怎麼一大早就出來幹活。

林柏文向來有些小裏小氣的,和他的堂兄林伯清完全不同,很多人都說他是謙卑,因為話也不多,平時隻安安分分的種地。要不是重新劃分土地,隆城人都不知道他擁有那麼多地產,而且這之後,他變得更神秘了,平時大門都不怎麼出來,據說是病了,還有點神誌不清的,人們猜想大概是地產減少了的關係,還有人暗地裏說他是裝的,但許多人也是自知其一,不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