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9章(2 / 3)

“公公從何處得到這塊玉佩?”李林甫將玉佩放在茶杯旁邊,往高力士那邊推了推,“看來這個秋津兵衛有些來曆!”

“哼,十郎你也不要裝糊塗,那玉佩上的字兒你可是都認得,”高力士不滿地哼了一聲,想把繡球全踢到我這來,想得美!“秋津兵衛是在我大唐王師東征百濟時所俘,聞說此人通曉我土兵法,且勇悍過人,號稱日本在安東的第一武士,給我大唐造成不小的損失。哼,要不是因為他精通漢語,為俘虜們通譯,皇帝陛下和一幹朝臣們也想由此探知日本國虛實,他還活得到今天!還到得了京師?”

“是不是先前夭折皇親之物輾轉流落海外……,”李林甫歪著腦袋喃喃自語,“無論先朝還是武周,皇族器件因種種是非散落民間又流於……。”

“看來丞相還在和某家兜圈,老實告訴你,我已經去天牢探視過這個年輕人,此人器宇軒昂,相貌奇偉,雙目有神,模樣和建成太畫像倒有七八分相似,更重要的是,他自稱漢姓李,名天郎!是地地道道的唐人!”高力士顯然有些不耐煩了,他抓過玉佩一揚拂塵,“某家沒有你那麼城府深密,矯辯機智,索性挑明了吧,此事十有**涉及皇家,牽涉人人都不願提,不敢提的武德年!”

武德年!

玄武門之變!

兄弟相殘,血流成河……

秦王李世民親自挽弓射殺了自己的長兄太建成,帳下大將尉遲恭斬了齊王元吉,唐朝都城長安刀光劍影,喋血百步,不光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其親信家屬包括建成的五個兒等數百人喪命,史稱玄武門之變。如此大變迫使高祖李淵不得不宣布李世民傳承大統,是為太宗。

李林甫幹咳了一聲,沒有接話,伸手端起了茶杯,剛巧遮住高力士投來的視線。現在李林甫擔心的倒不是這個什麼秋津兵衛或者李天郎到底是不是被太宗皇帝篡位的建成太之後,而是高力士巴巴地跑來將這麻煩的物件交給他,到底是何用意?僅僅是征求他的意見?哼,沒那麼簡單!

高力士何許人也?

他自幼入宮,經曆了武則天時期的多次宮廷變亂。玄宗為臨淄王時,和高力士結交,由高力士幫助誅滅韋氏,又除掉了太平公主。因此玄宗即位以後,就對這位宦官十分尊重,任命其為右監門大將軍,掌管內侍省事務。不久前,又有意升其為從一品的驃騎大將軍。高力士在宮時日既久,傳掌詔敕,參預機密,經常守候在玄宗身邊,外百官貴戚對之無不敬重。皇太見了高力士,稱“兄”,諸王公叫“阿翁”,駙馬們幹脆稱呼他“爺”。當今朝重臣,諸如李適之、蓋嘉運、韋堅、楊慎矜、王鉷、楊國忠,甚至包括現在擔任宰相的李林甫本人,以及邊將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都由高力士進升,尊崇無比。尤其厲害的是,高力士權力雖大,聲望也如日天,但仍舊性情謹密,在宮善自約束,從不隨意開口講話,對宮形形色色,暗流湧動的危險和陰謀,早已見多識廣,駕輕就熟,其上奉天下應群臣的技藝簡直爐火純青。每做一事,處處左右俯仰,明哲保身,滴水不漏,輕易不為驕橫,因此不僅玄宗皇帝對他寵信有加,常稱“力士當上,我寢乃安!”朝士大夫們也對這個宦官頗為稱道。宦海搏殺多年的李林甫深知做到這點何其難也!因此從來都不敢小覷於他。李林甫清楚地知道,要是以為高力士的明哲保身就是糊塗和心軟,那就大錯特錯了,韋後、太平公主,哪個不曾是呼風喚雨的厲害角色?能收拾這些風雲人物的人會是平庸懦弱之輩?對如今朝廷的一舉一動,社稷走向,高力士可謂是最明白的人,但他就是輕易不張口,更不動手,從不自己惹麻煩。對大大小小的朝臣,援引歸援引,但不結黨,不幫手,還真落個“順而不諛,諫而不犯”的好口碑。但是隻要他一張嘴,就具有極大殺傷力。一句“北門豪奴,官職太盛,若不早日除之,恐生大患。”就讓在誅殺韋後、太平公主的爭鬥立了大功的龍虎功臣王毛仲一家死個幹淨。自開元二十二年拜相以來,李林甫略使小計便搞掉了先後同朝為相的張齡、李適之,又於開元二十五年以“潛構異謀”之罪將太瑛、鄂王瑤、光王琚廢為庶人,尋賜死城東驛,隨之嘁哩喀嚓剪除了戶部尚書裴敦複、刑部尚書韋堅、隴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北海太守李邕、戶部侍郎楊慎矜等等一幹不聽話的異己,朝野上下無不噤若寒蟬,哪個敢不看他的臉色?但是,就有高力士出聲攪他的好事!好不容易廢掉了太瑛,李林甫滿以為可以順利地將壽王瑁推為太,沒想到高力士一句“推長而立,孰敢爭”便使玄宗皇帝立李亨為太,讓上竄下跳的李林甫白忙活了一場;天寶初年,玄宗在大同殿問服侍一邊的高力士:“我不出長安且十年,海內無事,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李林甫若何?”力士張嘴就說:“天巡狩,古之製也。且天下大柄,不可假人。彼威勢既成,誰敢議者?”玄宗初聽雖不悅,但意有醒悟,隨即為高力士置酒壓驚,言“朕與卿休戚與共,何須憂慮”。李林甫在宮內的眼線小太監袁思藝將此情飛報與之,驚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也就在前幾天,聽說玄宗皇帝在接見了安祿山之後,稱“朕已年老,欲托朝事於宰相,邊事於諸將,何得其憂?”,高力士居然一針見血地指出:“邊將擁兵大盛,如若有變,陛下何以製之?”玄宗聞之沉思良久……。如此種種,恩寵篤深,令李林甫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高力士絕對是個極為難纏的人物,寧可退讓妥協和他相安無事,也不要和他成為對手和敵人。

“依高公看……,”李林甫斟酌著字句,“此事如何是好?涉及皇家宮闈,非同小可,公公認為陛下會怎麼想?”

高力士輕哼一聲,說道:“某家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也知道處置極為棘手,要不找你國相做甚?老實說,陛下已召見此人三次,細問了日本軍事民情,李天郎說得頭頭是道,頗得陛下歡心,……。”

“陛下有意釋之?”李林甫點點頭,“涉及內宮之事,當屬公公最為心知肚名,怎麼個讓皇上寬心,公公更是個翹楚,做臣的既要心裝社稷秉公治國,也要體驗陛下的心境,林甫乃當朝宰相,國之事當屬份內,這皇族內宮之事嘛……,”看到高力士豎起了眉毛,李林甫慢吞吞地又將話彎了回來,“既是家事,也是國事,不如這樣,姑且不管此人身世如何,全當常人處置,陛下日理萬機,扶桑之事終會慢慢淡去,待陛下想不起此人時,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你敢說懷疑此人來曆的事隻有你我二人知道?姑且不說這玉佩到我這裏已經曆數人之手,無法封閉消息,如今的京師,大明宮裏死隻雞第二天就傳遍了整個長安,你以為能瞞皇上多久?昨日陛下突然問起李天郎身世……。”

“怎麼說?他說了嗎?”李林甫關切地問。

“說倒沒說什麼,李天郎說的和告訴我的差不多,連父親的名字都說不出來,看來是真不知道。”

“那公公著急什麼?按本相意思處置,當無大礙!”

“嘿嘿!十郎你說的輕鬆!楊國忠前幾日帶著日本國來的遣唐使節阿部守代和廬原武直入內宮覲見皇上,奉上國書之外,居然有私信一封……。”

“私信?”李林甫不動聲色地手撚長須,楊國忠野心勃勃,早就垂涎他的宰相之位,這個ko楊妃和精打細算得寵的小人手也伸得太長了!難道是高力士想借此利用本相來打擊楊國忠?

“正是!有了這封私信,皇上才突然問起姓李的身世,這絕非湊巧!可惜,我一直未看到此信內容!”

“那就難怪了!”李林甫心裏已經有了底,“既然如此,不如將玉佩獻於皇上,說明我等懷疑,如果真是建成之後,且又通敵謀反,其罪當誅!免留後患!”

“那就仗國相秉公執法了!”高力士站起身來,拱手告辭,“我乃內臣,本就無涉政之責,惟此事涉及內宮,為國相提供些證據而已!某家職責已盡,剩下的就看國相了!”

“公公留步!不知陛下到底怎麼考慮?”李林甫那容高力士輕易推拖,就這樣想走,沒那麼容易!既然是你拉上我,那我們就一定要捆在一起!

高力士腳步絲毫未停,“陛下怎麼想我倒不知,國相應該去打探一下楊國忠是何用意?再有,陛下一直對三王伏法之事耿耿與懷,不止一次在老奴麵前感歎李家血脈凋零,除武周外,居然死於家人之手的比死於外敵之手的還要多得多……,且楊國忠一直在陛下麵前說國相用法過於嚴苛,殺念太重,……,嗬嗬!國相自有分寸……,嗬嗬!”

“皇上仁慈,那知韓非法度,不惜矯枉過正,森嚴之法度,方可保萬世社稷……,罷了,皇上如若問起,就說本相正著手細查,實在為難,天牢裏詭異多變,瘟病流行,死個把人也是常事!”

“嗬嗬!好個國相!厲害!厲害!”高力士蟈蟈般地大笑起來,頭也不回地走了。李林甫望著他遠去的背影,依舊揣摩不出高力士的用意,但是有一點他算是摸清了,皇上和高力士對這個神秘的李天郎都有赦免之心。不知道楊國忠怎麼會參合到裏麵去?

高力士一行的照明燈籠晃晃地融入長安城璀璨的萬家燈火,家丁將相府厚重的大門啞啞地合上,李林甫收回目光,背著雙手轉身慢慢走回書房,難道是皇上授意高力士傳話給我?還是他有意和我聯手對付楊國忠?做為極為受寵的楊貴妃外戚,楊國忠如今在官場扶搖直上,大有和他李林甫分庭抗禮之勢,居然有人還說他遲早要坐上宰相的位置……。

嘿嘿!這個不學無術的庸才,要和我爭個高低,你那幾招還不夠和我玩的!戰戰兢兢的奴婢將一碗甘lo羹承上來,又安靜地退了下去,清香的甘lo羹於是就象它本來就在那裏似的,等著李林甫習慣性地伸手觸及。

幾口甘lo羹下肚,李林甫覺得精神為之一振,放下勺,枯燥的雙手微微發抖,抬頭看看銅鏡裏老態龍鍾的自己,他既厭惡又無奈。到底是歲月不饒人啊,真的是老了,動不動就累了,腦也遠不如少壯時靈活,看來老天爺給的時間確實在一天天減少!哼,即使是這樣,隻要我李林甫在位一天,就要為大唐效力一天;隻要我李林甫在位一天,隻會空談誤國的酸儒們和楊國忠之流就永遠沒有出頭的一天;隻要我李林甫在位一天,就要嚴申法家,以振朝綱!

而這個橫空出世的李天郎……

李林甫想象著對方的樣,腦裏突然想起前幾日玄都觀的真人李遐周差人給他送來一首偈語詩,書雲:“前世桃李生香,現世成林滿堂,兩世本是同根,蔓枝綿長。”難道這說的就是李天郎?李真人當今神算,皇上太後無不信服,對自己拜相,廢太,殺豪李邕李真人也是句句言,他的話,還真不能不信…..,老天叫我救得同根的此人,方才保富貴綿長?

看來有必要往天牢走一遭!

楊國忠是接受了廬原武直的巨額賄賂之後才徑直通過關係將兩位日本使臣送到玄宗麵前的,受妹妹廬原美香重托的廬原武直深知信件的事關重大,隻有親自送交皇帝本人,李天郎才有一線生機,他能做的,也就隻有這些了。廬原武直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人在為李天郎的生死四處奔走,那就是李天郎的授業恩師----隱居長安的方天敬,正是他找到了高力士,憑著當年曾在武周時期救其一命的交情,說服了高力士暗施援手。精明的高力士則抓住李林甫生性多疑和提防楊國忠的心理打上了一通令人眼花繚亂的迷蹤拳,將李林甫套了進來。為確保李林甫那邊不出什麼意外,方天敬又搬來了一個神秘人物----玄都觀的真人李遐周,此公乃一修仙道人,世間皆傳聞其為半仙,能未卜先知,連玄宗皇帝都曾請他進宮施法。李林甫天不怕地不怕,偏生迷信仙術,李遐周一句:“公存則家泰,歿則家亡。”就將李林甫嚇得跪拜而泣,求其救解。李遐周笑而不答,曰:“戲之耳。”輕描淡寫地耍了當朝宰相一把,還讓他高高興興地為自己的道觀掏了大筆的銀。所以,當李遐周將自己的模棱兩可的偈語詩送交到李林甫手裏時,這位自以為聰明獨步天下的首輔宰相已經拿定了主意,但是也不失時機地施展了他慣有的伎倆:讓別人犯錯誤,自己揀便宜。

明明是他自己想免李天郎一死卻放言對忤逆之後必殺,同時又示意高力士在楊貴妃和楊國忠麵前念叨皇上對李天郎極為喜愛,不僅有意釋之,更有意讓其認祖歸宗。為加強這種印象,高力士還多次安排李天郎和玄宗皇帝單獨麵談。楊貴妃和楊國忠最怕的就是失寵,麵對這樣撲簌迷離的境況,兩人自然極為慫恿玄宗速速處死李天郎。楊國忠甚至夥同一幹嘍羅,聯名上書朝廷,要求處死包括李天郎在內的十三名為倭族效力的“大唐叛逆”,一時間,大殿之上,喊殺之聲不絕於耳。這不僅引起玄宗的反感,連朝臣們也覺得楊國忠為個被俘倭人如此大動幹戈為難皇上也實在鬧過了頭。在這個時候,李林甫因勢利導,抓住機會上密折與玄宗,一改殺戮成性的狠辣手法,力勸皇帝留李天郎一命,為的是“顯盛唐之威儀,皇帝之仁德,宗室之和睦,是為天下所仰之楷模…….。”高力士也出言支持,稱李天郎雖忤逆之後,但長居海外,無黨無助,且事過境遷,量也翻不起大浪,不如順水推舟,讓天下人看看大唐皇帝的英明和仁慈,以絕三王被誅後世人對皇室的指摘。

大明宮,禦花園。

大唐玄宗皇帝李隆基坐在池塘邊,閑地往水裏拋灑魚食,各類色彩斑斕的遊魚成群結隊而來,爭搶可口的美食,無數尾鰭嘩嘩地撥動著水花。在李隆基身後的石幾上,堆放著點心、茶水還有幾口裝滿珍寶特產的小皮箱,那是楊貴妃的幹兒,時任平盧節度使的安祿山征伐奚人得勝後送來的。看到優質的皮毛和大若龍眼的北海珍珠,楊貴妃樂得眉花眼笑,看一樣拿一樣,連稱:“胡兒乖巧!甚知吾意!”

“看你樂得,都是你的,慌個什麼啊!”玄宗拍拍手,站起身來,一邊的高力士趕緊奉上麵巾,玄宗接過擦擦手,信步走回涼亭坐下,“有什麼稀罕物可以讓朕見識見識?”

“皇上,你看這珍珠,嗬,比合浦珍珠還大,你看你看……。”楊貴妃依在玄宗胸前撒著嬌,手拈著一串晶瑩剔透的碩大珍珠,“據說這珍珠極為難得,胡兒告訴我,此珠產於ko近高麗的東海苦寒之洋,每年八月十五,月白風清之時正值北珠大熟。珠皆藏於珠蚌內,而北方此時已是嚴寒難當,海水覆以尺冰,不僅堅硬如鐵,人無法破冰取珠,就算破冰,但因水寒,入水即僵,也無法得逞……。”

“啊,那如何得珠啊?愛妃快講!”玄宗來了興致。

看得皇上歡喜,楊貴妃愈發眉飛色舞,晃著滿頭珠翠,繼續說道:“當地產一種天鵝,以蚌為食,吃了蚌後自然將珠藏於嗉內,但是這種天鵝體形龐大,雙翅展開有約尺,強健有力,不僅高飛急速,性情也頗凶猛,能以翅斷人雙腿,常人難以獲取!”

“哎喲!這麼說連神箭手都難以射到,那可怎生好?不過俗話講:一物降一物,既然有珠在此,那必定有降伏之法!愛妃快講!”

“陛下真是聰明絕倫!猜對了一半!”楊貴妃往玄宗嘴裏塞了顆荔枝,又親手拿絲巾替他擦擦嘴,“那北方有一種猛禽,名叫海東青,是一種專門能擊殺天鵝的鷹鶻,隻要能捉得此鷹,加以馴養,就能捕捉到天鵝,從其嗉取得寶珠!”

“嗬嗬!原來如此!也隻有如此稀罕的寶物,方可配得上愛妃的風華絕代!”玄宗開懷大笑,其情甚悅,“力士你看,安祿山可算有心,送來這等好物件,是不是該賞啊?”

“回皇上,安大人忠勇為國,為社稷重臣,國之棟梁,理應封賞!”

“好!那我就封他為禦史大夫,隨時可進宮見駕!”

“那我就先替胡兒謝過皇上了!”楊貴妃嬌聲說道,“明日我叫他進宮來給陛下您謝恩!”

“哈哈!你倒真疼你這個雜胡幹兒!”

“瞧皇上說的,我的幹兒那也不是你也喜歡得很的幹兒麼!”

玄宗哈哈大笑,想起安祿山為取悅自己,將自己那近三百斤的肥碩身軀飛旋起來,大跳胡步舞的有趣場景。這個安祿山,如今重兵在手,威震邊塞,對大小朝臣一並看不上眼,尤其是和楊貴妃的外戚楊國忠水火不容,互相傾軋。這麼一個凶悍狡獪的梟雄,整日裏刀裏來火裏去,自稱神鬼不懼的亡命之徒,卻居然會對李林甫一介書生怕得要死,聽說安祿山在範陽,每次使者從長安回來,先要問:“李林甫說了什麼?”使者要是說:“李林甫說,安大夫要小心在意!”安祿山就撲到床上喊:“啊呀,我要死啦!我要死啦!”嗬嗬!那個鬼精靈的李龜年居然馬上就在皇家宴會上加以模仿,惟妙惟俏,讓人笑疼肚!這也算是一物降一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