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興五年,九月,金軍圍攻東京。
自宣和末,宋金戰事起,東京作為大宋的帝都,已經遭受了數次浩劫。但賴東京軍民死命相保,城池一直未破。兀術輕取西京洛陽所在的河南府後,東京已是囊中之物。兀術集女真、契丹、渤海、奚、漢諸軍十數萬,造大型砲車、鵝車、洞屋無算,並首次動用火器,向東京城發動了猛攻。
戰端一啟,就異常激烈。張所向東京軍民表示,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他願與軍民同生共死。東京軍民感其忠義,皆願效死,留守司招募人手守城的告示一貼出,不期而至者以十萬計。百姓們誌願前來領取武器,保衛家園,氣勢上倒是不輸給城外的北夷。但真正能依靠的,還是軍隊。
韓世忠被任命為京城四壁守禦使,總管城防,嶽飛副之,防守金軍攻勢最猛的西水門。得益於徐紹任職東京時所作的努力,城防十分堅固,各色器械也調配得當。當金軍推著各種戰車蜂擁而來時,迎接他們的是狂風暴雨般的矢石。
初戰小折,兀術並不動怒,大起砲車千餘座,猛烈轟擊東京城防。到九月中旬,東京城四麵的角樓、敵樓、箭樓幾乎都被摧毀,金軍一度攻上城頭,但均被頑強的守軍打了下來。但這時,金軍改變了戰術,從四麵進攻,改為重點突破。這個重點,就是東京的幾座水門。
兀術麾下的漢將建議,東京城池高大堅固,且守軍器械精良。如果這樣四麵進攻,就算最後得勝,那也會是曠日持久。不如用戰船,順汴河進攻水門。船上裝硫磺、火藥、幹柴等物,一靠近水門便放火,隻要燒毀水門,那裏就可以作為一個突破口。
這個建議被迅速施行,數十支滿載引火之物的戰船進入了汴河。軍情被緊急報到韓世忠處,親臨一線窺視敵情的他下令士兵於床子弩上掛繩索,四尺長的大箭一釘一個準,一旦射中戰船,士兵們便扯住繩索,使敵船動彈不得。此時,城上火箭四射,那船上本裝有引火之物,一點就著!熊熊大火將汴河映紅,驚慌失措的金軍跳入河中溺死者甚眾。
一直打到九月下旬開頭,東京仍舊屹立。兀術這時仍不著急,因為仗打到現在,不管陝西,又或是江南的行在,都沒有派出兵馬來救援。他有大把的時間,不愁攻不破這座堅城!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陝西,正作著反攻的準備。
但擺在徐紹麵前的問題很多,如何讓各路將帥齊心協力,支持他這次倉促的決定?數十萬兵馬所需的糧餉如何籌集?甚至萬一戰敗,將會引起哪些反應?又如何收拾殘局?這些都是他必須考慮的。但這些困難並沒有動搖他的決心,仍舊在九月上旬,向三大招討司發出了反攻金軍的命令。
諸司一片嘩然!不管是北路的徐原,還是西路的王倚姚平仲,都對這道軍令十分錯愕。這麼大的軍事行動,宣撫相公竟然事先連招呼都不打一個,更遑論商量?
長安,陝西南路招討司。
吳玠、張慶、楊彥、馬擴、吳璘、張憲等將把徐衛簇擁在當中,而他們幾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一個人身上。此人約莫四十出頭,個頭短小,獐頭鼠目,兩撇黃須,實在其貌不揚,不是李貫是誰?
“據報,在七月時,河東便有部隊進駐陝西。究竟補充到何處不得而知,但大體上可以斷定,這應該是了防止西軍進攻。”
吳玠聽罷,搖頭道:“女真人也不傻,他們也料到大舉進攻中原,必然引起西軍注意,進而有所行動,這就是為了增援婁宿。”
馬擴立即補充道:“但有一點,此番金軍隻兵出一路,也就是暫時無意圖陝西,因此,這部援軍兵力不會太多。可以想見,婁宿一定會全麵采取守勢。甚至,可以大膽地預想,華州同州一線金軍基本上不設防,收攏兵力,靜觀其變。”
“另外還有一個消息,本來鎮守鄜州的馬五被調回了延安。代之守鄜州的,是漢軍萬戶韓常。”李貫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