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森林之戰(2 / 2)

九月初,徐衛率軍入平陽,設招討司,向河東義軍發出了抗擊金賊的號召,從者近二十萬,尤以駐守澤州的義軍首領邵興最為積極,在得知招討司設立之後,他第一時間派遣自己的親弟弟邵翼率澤州義軍精銳一萬三千餘人奔赴平陽,聽招討司節製。並在給徐衛的書信中保證,隻要招討相公一聲令下,澤州義軍斷無不從之理。其餘如絳州、慈州等地的義軍,或親自派員,或送來書信,均表示唯招討司馬首是瞻,令行禁止。

就在河東軍民抗金熱情高漲之際,從陝西起運的第一批糧草軍械運抵澤州。徐衛在進軍之時,就預料到這次在河東,恐怕不是一兩個月那麼簡單,糧草物資的管理是作戰前提,取勝保證。因此,他請自己的四哥徐勝坐鎮此地,統管物資。

九月上旬,徐衛以招討使和義軍總管的雙重身份,征集慈州絳州義軍數萬至平陽,協助加強防務,修葺城池。在再三斟酌之後,他將昭德托付給了自己的親信吳階,讓吳家兄弟坐鎮防守,同時飛令澤州邵興,組織大批人力加快重整昭德城防。手裏有權,辦事就快,有“便宜行事”這個前提,他調兵、行軍、用錢、用糧、不需要問任何人的意見。這就保證了在有限時間裏,辦更多的事情。

在馬擴的建議下,徐衛一開始就樹立了明確的作戰方針。那就是暫時放棄了自己一直以來崇信的野戰,決定以城池為依托,在前期最大程度地消耗金軍力量。但此時,他招討司的戰將,如姚平仲、張俊、張憲,楊彥等人,幾乎都是在野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人,對於城池攻防戰,畢竟欠缺一些。

左思右想,還是姚平仲想起一個人來。此人名喚王稟,當初太原保衛戰,就是此人擋住了金軍大半年,對於防守城池,可以說是深有造詣。但王稟在種師中河東製置使時,駐兵太原時,就已經歸於這位老經略相公麾下。現在,種公駐紮在鳳翔,能不能向他借這個人來用用?

徐衛一問麾下將佐,誰跟種公有舊?算來算去,跟種師中談得上有“交情”的,隻有姚平仲。當初他在種師中麾下聽命,引軍救太原。結果,就因為他貪功冒進,導致宋軍失利。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姚家子弟,如果不是因為他是官家寵臣,種師中殺他的心都有了。

徐衛沒奈何,隻能派人飛馬向京兆李綱請求協助。但他心裏明白,西軍這一塊,李宣撫基本上是指揮不動的,種師中會不會賣他這個麵子,還得兩說。城防大計是何等重要,有一個“專家”固然是好,但也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王稟身上。因此廣泛發動官軍義軍,積極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