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伏筆
其實這份奏章經過王靜輝的一番運作,對那幾個最主要的大臣如樞密使富弼、參謀總長郭逵、宰輔韓琦等人都做過詳細的說明,並且還廣泛征求了他們的意見,在和王韶幾經修改才遞給了英宗趙曙,可以說這麼長的時間裏,大宋統治高層基本上是默許了這份奏章。這次來主要是看看王靜輝信中描述的王韶有沒有這個水平,畢竟大宋的參軍可多了去了,王韶可以說是極不顯眼的一個,能夠和駙馬一起製定如此大的戰略計劃,倒是讓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郭逵,他的參謀部自建立到現在雖然是按照王靜輝的意圖建設的,但到底現在還是個空架子,如果王韶真的在軍事上有過人的才華,能夠招攬他充實參謀部的實力才是郭逵此次的最大目的。
王靜輝對西夏實行的經濟和文化“軟攻略”自不必說,這套理論基本上已經被大宋統治高層所接受,並且按照王靜輝的意圖已經運用在西夏和遼國身上,效果非常明顯,在遼國通過貿易和走私,外加派遣僧侶四處活動貢獻的馬匹一年就在八千匹以上,而遼國的官方數字則不超過五千,其牛羊等牲畜的數量更是不用說了。這些通過與遼國貿易所得的馬匹和在戰爭中繳獲的西夏馬匹加在一起已經在西北建立了一支數目在四萬三千多人的騎兵部隊,正在加緊訓練,而且因為王靜輝的建議使用西夏的俘虜中的養馬官來飼養馬匹,其戰馬的質量和新馬的出生率都得到了很大的保障……這一切對外經濟政策不僅使大宋的國家財政稅收得到了巨大的好處,還使自己的戰馬等牲畜來源多樣化,大宋統治高層對此十分滿意,如果說當初韓琦、富弼等老臣之所以支持王靜輝的這套策略是因為防止新皇登基後迷戀軍事武功,那到現在這套理論的有效性,他們已經不再懷疑了。
參加福寧殿議事的除了以富弼、郭逵為首的樞密院高級官員外,還有宰輔韓琦和兩位參知政事吳奎和曾公亮。會議是在福寧殿的一處偏殿中進行的,那裏有王靜輝當初給韓琦出的沙盤,時至近日已經相當完善,不僅有宋夏、宋遼、大宋疆域沙盤,還有京畿重地方圓一千五百裏沙盤,潁王趙頊正在這處偏殿中等候英宗趙曙。
宰輔韓琦看到這些沙盤後,嘴邊微微一笑,朝正在看他的王靜輝相視一眼,心中也是頗為得意,他知道皇上心中對這個新鮮的指揮工具非常感興趣,麵對這些差著不同標示的沙盤,除了讓人能夠最直觀的看到大宋周邊的情況外,還有一種天下盡在掌中的感覺。
樞密使富弼也看了一眼王靜輝,他和韓琦都做過參知政事和樞密使,當然能夠理解沙盤對軍事的作用,可惜是由韓琦因為身兼“校正醫書局”的提舉而和王靜輝先有了接觸,才能夠撈到這份功勞,想到這裏,富弼有些懊惱:怎麼自己當初不上道折子組建校正醫書局呢?
參謀長郭逵並不是第一次來這裏了,自從他從西北前線退下來之後,幾乎每個月他都要受到皇帝的單獨召見,就是在這座福寧殿的偏殿中,用指揮棒指點著江山給英宗趙曙講解現在的邊境狀況,大多數時間都是有潁王趙頊在一旁陪同的。沙盤對他來說實際意義可就要大多了,畢竟現在的帝國軍事參謀總部的重要任務便是依照沙盤來給皇帝及各位重臣講解邊境軍事狀況。不過這樣的“講解員”生涯馬上就要成為過去了,根據王靜輝和他的私人來信所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駙馬馬上就會動員英宗等人開啟參謀部軍事戰略計劃製定的功能了,這一次的王韶來福寧殿講解的《宋夏長期戰略劄子》就是這樣的計劃。王靜輝把王韶的事情早就和郭逵說過,對於這樣自己急需的戰略的人才,郭逵同誌自然不會放過。
王韶是第一次看到沙盤,當然沙盤此時還是大宋的機密,西北戰場要等上一段時間後才能夠有這東西。以前聽王靜輝講過這個東西,但隻有當你親眼看到如此細致的沙盤的時候,才會感到它真正的實際意義。王韶從潁王趙頊手中接過指揮棒,開始在宋夏邊境沙盤上講解奏章上關於軍事部分的內容。
王韶也是曾經多次參加科考的舉子,但卻沒有什麼收獲後才到西北軍隊中任職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練,他也算是個能文能武的儒將了,分析起來也是有條有理。當中英宗趙曙和富弼、郭逵等人都曾打斷他的講解提出問題,而王韶在王靜輝的鄭重告誡下,早就預料到這種情況,對答清晰如流,讓所有的人對他的印象都非常好。
參謀總長郭逵問道:“現在河湟地區的吐蕃諸部是怎樣的情況,如果我大宋收複這一地區,那會有多大的戰爭?”
王韶說道:“現在河湟流域的吐蕃諸部基本上處於分裂狀態,力量十分弱小,對大宋都有臣服之心,曾經多次幫助大宋對抗西夏的入侵。西夏幾乎每年都要發兵攻打這一地區的吐蕃諸部,而吐蕃各部勢孤力薄,對與西夏的入侵幾乎沒有什麼有效的防禦,要是被西夏在河湟地區得手征服了這些吐蕃諸部,那對於大宋來說可是非常不利的。就如同大宋取河湟可以斷黨項人的後路一樣,如果西夏征服了這一地區,同樣也會使他們在宋夏邊境中的交鋒處於優勢,所以大宋決不能坐視不理,必須要得到河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