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羽莓之《絕品黴後》1(2 / 3)

“這不是放虎歸山嗎?!”皇帝趙頊怒顏說道。

“聖上,本朝立國後,太祖皇帝在構築本朝框架的時候,便定下了這‘強幹弱枝’的規矩,不僅在經濟上如此,就是軍事上也不例外。聖上以為僅僅憑借西北的原有駐軍便可以把西夏收拾了麼?臣聽聞王韶和種諤為了擴大戰果,將後方的守軍盡數調到前線,後方城池的防禦力量連過去的一半都不如,聖上難道就不為此擔心麼?!”王靜輝冷冷的說道。

“這……這實在是未免太過可惜了些,王韶種諤即便如此做,現在看來也應該不會有什麼大問題!朕已經下旨調動軍隊前往西北進行補充了,相信這種情況會有很大的改觀!”皇帝趙頊有些心虛的說道。

“臣想要宋夏之間達成和平條約,不過是為了西北戰場充實做些必要的準備罷了,隻有西北兵力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在那裏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可以輕易化解,不然還要冒著風險滅夏,這樣的勝利來得實在是太危險,果實也未必能夠保得住——遼國現在已經知道河北諸路有魏國公坐鎮,所以遼國君臣絕對不敢在河北方向發動戰爭,而是轉道西方——如果從西京道的河清軍、金肅軍於寧邊州方向突入,那種諤的防線便就危險了!”王靜輝淡淡的說道。

皇帝趙頊聽後臉色一變——如果說遼國肯坐視西夏被大宋所吞並而毫無作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駙馬所說的那種情況很可能會發生。盡管宋朝可以憑借地利來守住自己的土地,但就不得不放棄西線進攻西夏的計劃,剩下來王韶的那一支實力依然很強勁,但王韶要麵臨八百裏瀚海,這可是西夏天然的屏障,兩軍在那裏交鋒顯然黨項人更是占了地利之便,更何況從熙河地區運送補給,這道路也實在是太過漫長了些。

“緩兵之計?!”皇帝趙頊嘴角微微露出了笑容:“那愛卿還要這兩封文書作何用處?”

“不錯,就是緩兵之計!宋夏之間達成和約後,甚至是暫時的停戰協議,聖上和樞密院的諸位大人都可從容不迫的秘密向西北增兵,這個過程想必時間應該不會很長就可以達到,而在此之間則是《停戰協議》簽訂的一段時間。待到我大宋在西北萬事具備的時候,就是這兩封文書起到作用的時候了,有了它們,大宋可以毫不忌諱的出兵平夏,而遼國想要從中作梗也起不到什麼作用!”王靜輝淡淡的說道。

“愛卿這緩兵之計甚好!”皇帝趙頊笑著說道。

“聖上謬讚了,不過這隻是一個大致的設想,聖上還要召集群臣加以商議完善後再做實施,那樣漏洞會更少,而臣也會會同皇城司對大宋境內的遼夏間諜加以打擊,使其不能獲知我大宋準確的調兵方向,免得計劃付諸東流!”王靜輝笑著說道。

“來人,上筆墨!事不宜遲,愛卿就在朕這裏寫出一個策略來,朕也好召集群臣商議,朕能夠體會你的苦心,有了奏折你就不用列在群臣之中了!”皇帝趙頊說道。

“多謝聖上能夠體諒臣的難處!不過奏章臣已經寫好了,聖上也知道,臣的那兩筆字實在是看不過眼,這本奏章是趙公公謄抄好的!”王靜輝笑著說完後,便從袖子中掏出一本奏章雙手呈送給皇帝趙頊。

三衙武帥在平時分掌禁軍,但無權調遣。樞密院和三衙分掌“發兵之權”和“握兵之權”,互相牽製。宋初杯酒釋兵權就是針對這些禁軍高官而來,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人不但是禁軍大將、大藩節度、翊戴功臣,而且在禁軍中威望極高,這自然是一大隱患,所以憑借著兵變起家做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自然不希望自己或是自己的後人也被人家給糊弄了,編製出這麼一個架構來套住武將,防止其造反。

不過凡事都會有例外的情況,種諤王韶這種戍邊大將可以在皇帝或是其上司甚至是自己在看到有利時機的時候,可以調動本部人馬抓住戰機來擴大戰果,但是這樣做的風險極大——種諤這個“破壞分子”就有過多次這樣的不良記錄。西北戰區作為時常爆發戰爭的一特殊區域,使得武將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所以種諤才可以在此情況下屢參不倒,到也成了宋朝這個時期政界中的一個異數。

不過現在宋朝即將要開展滅夏之戰,這不是西北戰區所能夠承擔的了的——太祖太宗皇帝在對遼作戰的失敗就種下了宋朝“內實外虛”的基調,後麵對西夏的作戰過程中更是疲軟,若不是出了範仲淹和狄武襄,那大宋的西北可就真的危險至極了。

要想安安穩穩,不留後患的滅夏,那增兵勢在必行。皇帝趙頊也接受了王靜輝的建議,采用緩兵之計來迷惑西夏,從而為最後的滅夏之戰提供必要的準備時間。而王靜輝的奏章中對於滅夏戰爭中除去要大量增兵西北之外,反倒是更加側重遼國會在大宋發動平夏戰爭中可能會有的反應,對於這個百年以來一直是老對手的遼國,王靜輝這麼著重筆墨來考慮遼國,所有參與會議的人都並不感到突兀,相反這樣的考慮贏得了所有人的讚同——在他們看來遼夏本是一體,對其中任何一方的舉動都會招來另外一方的強烈應對,以前蠶食西夏的時候遼國沒有反應多半是河北的軍事演習大大的震懾了遼國,現在若是平夏戰爭一發動,遼國很可能為了以後的長遠打算,會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