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2 / 2)

“嗬嗬,楊將軍你大概還不知道這盤果子價值幾何吧?”朱夢說道:“不要說這其中的果子,單這一盤鹽就得四百文。”

“啊,這麼貴?”楊華大吃一驚,宋時,市麵上不也許流通白銀。百姓交易以銅錢和交鈔為主,間或以物易物。銅錢作為硬通貨一直都很堅挺,四百文,相當於後世的五百塊錢了。

“對。”一說到地方物價,朱夢說來了勁,他得意地指著盤中的鹽說:“河內鹽,白勝雪,一斛值萬錢。相州鹽都來自河內的鹽池,又得黃河水運之利,價格已經貴成這樣。若再偏遠一些的地方,隻怕更貴。

普通百姓一月半月也不過吃上一點,長些氣力。

蘇學士有一詩寫道‘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山中食無鹽’,說的是山村中一位老翁告訴東坡先生說說,不要以為我是和孔子一樣因為沉迷音樂而“三月不知肉味,這是因為很久沒吃鹽的緣故啊。”

朱夢說歎息一聲,繼續道:“開封被圍,水路斷絕,河內鹽也運不來,市麵上鹽價更是一天一天上漲。再這麼下去,隻怕你我連鹽都吃不上了。楊將軍,朝廷已經同金人談和,據你看來,金人何時能夠退兵?”

“應該很快了吧。”楊華不動聲色地應了一句,朱夢說同自己說了這麼多,肯定有他的目的。作為汪知府的智囊,他今天來這裏,絕對沒有表麵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朱夢說見楊華神色恬淡,突然壓低聲音道:“這次朝廷向北奴許下高昂歲幣,聽說已經開始向開封百姓攤派。前幾日,天子派製使來相州,命汪大人將府庫中的積存解送東京,並命汪大人提前征收夏秋兩稅,以解朝廷燃眉之急。你也知道,相州已經被北奴劫掠過一回。今年的兩稅能不能收齊還是個問題,更別說提前了。現在又要負擔你們龍衛軍……唉,汪大人都愁白了頭。因此,我今日來這裏,就是要同楊將軍你合計一下,看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

“我不過是一個軍人,地方政務好象不能插手吧。”楊華還是神色不變。所謂兩稅,起於唐朝時的一次改革。在以前,唐朝一直使用租庸調製,百姓除了要交納田租,也就是糧食外,還得付勞役,交納布匹。到宋時,國家將田租,戶稅,力役都合並到到田租一項裏麵,分夏秋兩季征收,兩稅之外不得另征。

換言之,百姓已經為各種設施建設交了稅,政府要興建各種工程,自應該出錢去雇傭百姓,不得再行征百姓為政府做無償勞動。

楊華覺得,這個稅製其實很不錯。不過,交納實物還嫌麻煩,如果能夠徹底貨幣化就最好不過。

一般來說,朝廷在財政窘迫的情況下也有提前征收兩稅的情況。現在大概是金人要價實在太高,國家也負擔不起,索性提前征收了。

就相州一地而言,夏秋兩稅,地租加上鹽茶商稅、經總製錢、月樁錢等雜稅,倒也夠支應。

問題是,現在相州已經被宗望大軍洗劫過一次了,土地荒蕪,丁口大量逃亡,能夠收到往年的三成就算不錯了。

也難怪汪伯彥頭疼。

楊華很奇怪,自己不過是一個武官,汪知府派朱夢說同自己說這些究竟想幹什麼?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