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揚州府趙次女嫁臨安,姑蘇城傅仲子喜添丁(1 / 3)

自傅文行過拜師禮,揚州趙府便愈加熱鬧起來,趙成禮關門收山已有幾載,如今為了自己的外孫,出山收徒,一時間震驚四野,趙成禮的幾個弟子紛紛前來道賀,順帶著結識一下自己的小師弟。

趙府上下張燈結彩,人聲鼎沸,趙成禮端坐正堂,微笑著接待著來客,趙萍兒和趙效則陪在一旁,傅文和傅逢恩也站在趙成禮身旁,眾賓客紛紛向趙成禮道賀。

“恭喜趙老爺子出山收徒,這可是揚州城的大喜事啊!”

“趙老爺子威名遠揚,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

這先入趙府的不是別人,正是那齊王——王叔祥之子,濟陽侯王春江。因早年間王春江曾師承趙成禮,算的上趙成禮的學生。這王春江身著錦袍,麵如冠玉,舉止之間流露出一種貴氣。

他向趙效則行禮道:“趙大人,別來無恙。”

趙效則忙回禮道:“濟陽侯光臨趙府,真是蓬蓽生輝。”

趙效則將王春江引入堂內拜見趙成禮。

趙效則將王春江引入堂內拜見師傅趙成禮。趙成禮坐在主位上,滿麵紅光,氣度不凡。他微笑著看著王春江,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王春江挺直了腰板,向趙成禮行禮。

“師傅在上,弟子王春江拜見師傅。”王春江說道。

趙成禮點了點頭,微笑著說道:“春江,你來了。快請上座。”

且說這王叔祥本是先王三弟,因少時出使西域各國,曾與七國建立邦交,又將長女和小女嫁入烏孫和大月氏與兩國聯誼。先帝因其功勳卓越,加封為齊王,他的獨子也被封為濟陽侯,次女被封長樂郡主 ,賜婚臨安新安侯潘思樂。

這臨安潘家在當時可謂是人盡皆知的名門世家,與皇家關係極為密切。

潘思樂之父潘廣是開國元勳,與先帝交情甚深,曾與之同榻相臥,在平定東宮叛亂之中力保先帝無恙,自己卻受萬箭穿心,極其豪壯。

畫麵中,這潘廣身著戰甲,手持長槍,騎著高頭大馬,率領著千軍萬馬衝鋒陷陣。麵對敵軍的箭矢,他毫無懼色,反而愈戰愈勇。在激烈的戰鬥中,潘廣一馬當先,長槍舞動如龍,將敵人一個個刺於馬下。卻不料受敵軍埋伏,數千弓弩手齊射,漫天箭雨直奔潘廣而來,這潘廣躲閃不及隻得揮槍抵擋,奈何箭羽眾多,先被流矢射中左臂,又被射掉盔纓,座下棗紅馬被射倒,最後箭穿甲胄,命喪黃泉。

最終叛亂即止,前太子伏誅,先王追封潘廣為忠義公,因潘廣正值壯年,膝下隻潘思樂一子,故先帝將其家室接入宮中,以皇室之禮相待,時潘思樂年十三歲,比先帝次子——當朝皇帝長五歲,兩人同窗相讀,同桌而食,並無君臣之別,卻似手足之情。

至先帝駕崩,皇帝繼位,又加封潘思樂為新安侯,至此潘思樂才與家眷搬離皇宮,府落臨安。這臨安潘府可謂榮華至極,因潘思樂與皇帝情似手足,皇帝特將皇宮內一部分珍寶送至潘府,言為鎮宅,珠寶翡翠數不勝數,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吐蕃進貢的兩件極品珍寶:一曰“紅似火”,二曰“碧玉妝”。

這“紅似火”是一個瑪瑙石榴,外襯黃金,內含一百六十九顆紅瑪瑙,瑪瑙間由白銀鑲接,每顆瑪瑙各不相同,其外殼中分四瓣,和時緊密,分時清脆,打開這金燦燦的外皮,裏麵那一顆顆鮮紅的瑪瑙似火焰熱烈,又如鮮血洶湧,中間夾雜著白銀的點綴,如一個活靈活現的石榴近在眼前,當時皇帝見此珍寶直呼極品,親賜名“紅似火”。

這“碧玉妝”乃是一件翡翠竹,這竹高四尺六寸,分七節,通體翠綠,其雕刻極為精細,紋理如實,可亂真竹。皇帝初見此物,便言“此真竹耶?”,足見其精美至極,後皇帝賜名“碧玉妝”。這兩件珍寶潘思樂珍愛至極,平時一直將它們藏在後堂東閣,設二人專門看護。

前時因先帝念及潘廣忠義,特封忠義之家,與皇親國戚同等,雖這潘思樂隻是新安侯,食邑卻達三千戶,與王公同級。這道特赦令讓潘家有了皇室庇護,使其在臨安聲勢浩大,各富豪名貴都成了潘府的常客,就連當地知府上任也要先登門拜訪,上下打點,才敢入臨安府。潘府一時間聲名鵲起,幾載皇帝又將江南造船,絲織兩大皇家產業交由潘家打理,兩廠之盈利可足千萬黃金。自此,臨安潘家與姑蘇傅家,揚州趙家,常州沈家,並稱江南四家。後有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