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說說燕軍的情況。
朱棣南征大軍的情況比朱高熾和徐妃等人預料的還要糟糕。這一點,就算是林沐風也沒有想到。
朱棣在大名府外大敗耿炳文大軍之後,誌得意滿,以為耿炳文已經不堪一擊。於是便急襲徐州,試圖拿下徐州府,徹底殲滅龜縮在徐州府城之中的耿炳文十多萬人。朱棣也沒有辦法,他必須要在正麵進攻京師之前,取得徐州,否則,他一旦進攻京師,如果耿炳文在背後再捅他一刀子,可了不得。
燕軍大名大捷後的第8日,朱棣率主力包圍徐州府城。本來以為可以手到擒來,結果沒成想卻遭遇到耿斌文所部的誓死抵抗。大軍攻城數日也沒有拿下,到了最後,耿炳文居然率領十萬明軍大開徐州城門,衝殺了出來。
就當燕軍以為耿炳文試圖率部逃離徐州回撤京師一線的時候,耿炳文卻率部拚死向燕軍大營衝擊過來,一個個奮不顧死,完全就是那種不要命的打法。明軍一個個舍死忘生,能殺一個算一個,根本就沒有要逃竄的打算。
耿炳文所部十萬人好像成了一支死士隊,每一個士卒都變成了殺戮的機器,不懼死亡,沒有恐懼,隻知道向前衝殺,砍殺敵人或者被敵人所殺。明軍士氣的突然大逆轉,當然與耿炳文有關係。其實,不用去分析什麼原因了,單看看耿炳文率眾將縱馬衝殺在大軍最前麵毅然赴死的模樣,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主將悍不畏死,要效忠朝廷,為皇上盡忠,一般的士卒在鼓動下也很容易熱血沸騰,置生死於度外。耿炳文是決計要一死相報朱允炆了。不要說明軍諸將看得明白,就連燕軍將領和朱棣也心知肚明。
就在幾日前,朱允炆突然派人趕赴徐州傳了一道聖旨:冊封耿炳文子耿璿之妻江都郡主為江都長公主,加封耿炳文為忠勇長興侯,駙馬都尉耿璿為烈陽侯。
朱允炆的用意在別人看來,隻是對於臨場戰將的一種恩寵,激烈他們英勇作戰,但在耿炳文看來,這卻是一種無形的震懾和警醒:朱允炆是在提醒他,他耿家與朱允炆是緊密連接在一起的,朱允炆在,耿家必然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而一旦朱允炆失去帝位,耿家也不會好過。要知道,耿璿之妻江都郡主可是朱允炆的親姐姐,前太子朱標的長女。
而事實上,曆史原本的軌跡也是如此:永樂初年,耿璿稱疾不出,坐罪死。公主複降為郡主,因憂慮而逝。
正因如此,耿炳文這才抱了必死之心。他的意圖很明顯,要帶領這手下的十萬殘兵盡最大可能地殺傷燕軍,消滅燕軍的有生力量。那樣的話,即便是他以身殉國,朱允炆的江山坐穩,耿家的子子孫孫也必將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當然,這也是正是朱允炆所希望看到的。後來林沐風知曉了此事,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此計是朱嫣然所出,絕非是朱允炆。朱允炆天性仁慈,或者說性格比較單純,他根本就想不出這種比較陰狠的權謀禦下之術。
這一場血戰隻殺得天昏地暗。雖然戰爭的結果沒有什麼懸念,但作為戰勝方的燕軍也因此死傷無比慘重,起碼陣亡7萬餘眾,而負傷者就數不勝數。而耿炳文所部的明軍,幾乎全軍覆滅,徐州府外的平原上,方圓數十裏,到處是兩軍交纏在一起的屍體,血流成河,幾成人間地獄。
耿炳文以下諸將全部陣亡。燕軍戰鬥力大大削減,士氣低迷,單憑這剩餘的十萬餘眾想要突破****祖的層層防線,攻入京師,無異於癡人說夢了。朱棣不是傻子,他知道大勢已去,絕望中決定暫時退回北平,以圖東山再起。
消息傳到京師,朱允炆大喜,一方麵追封耿炳文為長興王,其所部諸將皆追封列侯;另一方麵,他派****祖起5萬大軍,緩緩北上,追擊燕軍敗軍。
******************
這都是幾天以前的事情了,當消息傳到京師的時候,北平城外的明軍大營中,林沐風也接到了探馬的數百裏加急稟報。他接報後長出了一口氣,燕王之亂終於看到了平息的曙光。想了想,他將這一消息寫成一條“短消息”,還是以上次那種方式,抄寫無數遍,用火炮轟入城中去。
也就是說,就在燕王府中姚廣孝煽動朱高煦幹掉朱高熾取而代之的行動展開不久,北平軍民就又看到了那漫天灑下猶如沸沸揚揚雪花一般的傳單。燕王朱棣大敗,已經向北平潰逃而來!這一消息無異於驚天巨雷,讓整個北平城中都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而燕王府內,姚廣孝黯然地注視眼前的燕王妃和燕王世子,心中一片慘淡。數十年的苦心經營,就這樣化為了泡影?數十年的處心積慮,一朝就要成空?
姚廣孝慢慢踉蹌了幾步,走到徐妃麵前,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慘呼道,“王妃,不可背叛王爺啊!王爺的大計,不能就這麼毀了呀!”
徐妃也是有些傷感,念及姚廣孝數十年在燕王府殫精竭慮的種種苦心,也不由有些不忍,俯身扶去,“道衍先生,我何嚐想這樣。可是……”
姚廣孝順勢而起,突然,他冷笑一聲,寬大的袖中突然遞出一把鋒利的匕首,橫在徐妃的咽喉上,厲聲喝道,“王妃,不要怪我,都是你們逼我的。你趕緊下令,將世子之位傳給高陽郡王朱高煦,命朱高煦統率北平守軍,重整軍隊,號召城內百姓,死守城池,與明軍抗爭到底!”
徐妃麵色一變,冷哼了一聲。
朱高熾大驚,連連退了幾步,“姚廣孝,你放肆,趕緊放開母妃,我饒你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