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若梅蕙質蘭心,激動的情緒一過,便明白了孝慈皇太後的真正用意。不過,無論是對於她來說,還是對於朱嫣然而言,這種安排都是非常“體麵”和“完美”的。
呂後知道自己女兒將要和她共事一夫,長期生活在一起,為了女兒的幸福,可謂是給足了柳若梅的麵子。她甚至還命人將朱嫣然的儀仗弄了過來,把柳若梅風風光光地送出宮去。
柳若梅還沒有到家,冊封的詔書和聖旨已經到了林家。同時,也悄然在南京城中傳播開去。一時間,這成為大明朝野上下最熱門的談資和話題之一。
林沐風心裏也是有些感動。第二天,他與柳若梅一起進宮拜見了呂後,再三謝恩。而呂後又賞賜了不少禮物,還命內宮為柳若梅準備了一幅公主儀仗。
但就在大明朝野上下以為南平公主朱嫣然就要下嫁林沐風的時候,呂後和朱允炆卻都沒有了“下文”。林沐風明白,雖然他跟朱嫣然的婚事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但目前來說還急不得,因為,朱元璋駕崩還不到一年,此時不宜操辦公主婚嫁。
燕王之亂平息,雖然朱允炆還對其他幾個頗有勢力的藩王心存忌憚,但在林沐風看來,他們已經不可能翻起什麼大浪了,最起碼,最近幾年是不可能了。燕王的覆滅,對於藩王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震懾。
接下來,隻需要按照既定的方略,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消磨藩王的鬥誌,瓦解他們的勢力,裁撤他們的護衛,各地藩王就不足為患。當然,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將各地藩王都弄到京城來,一如齊王和燕王一樣做無職無權的閑散親王。
林沐風目下的精力,轉移到“富國強民”的大計上來。他已經不再是幾年前那個默默無聞的穿越者了,既然進入了大明朝堂,手裏有了權力和能力,便想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
以他穿越者熟知曆史的的眼光來看,他認為,包括大明在內的古代中國之所以一直沒有真正強盛起來,到了晚清甚至淪為西方列強案板上的魚肉,與統治者重農抑商和自我封閉的國策密不可分。要想富國強民,第一步,就是要農工商並舉,不僅要大力發展農業,還要給予工商業一個應有的社會地位。隻要商業流通發達,國力必然強盛,而相應地,民生才會得到實惠。
這一日朝會上。
他鄭重向朱允炆提出了興商和開放海禁的建議。這個時代的輕商觀念非常根深蒂固,而且,“知識分子”和“官僚階級”對於商人更是無比的鄙夷,對此,他盡管早已做好了思想準備,但遭遇到的抵製之強烈,還是讓他吃了一驚。齊泰、曹鏈之流就不用說了,就連****祖、方孝孺和郭英等人也一起站出來反對。
滿朝上下,隻有吏部侍郎高巍、戶部侍郎卓敬兩人讚同他的觀點。
一連三日,朝會都是在討論此事。三人麵對洶湧的抵製清流,不由麵麵相覷,苦笑不已。不管他們說得天花亂墜,但滿朝文武就是不屑一顧。
到第四日上,朱允炆聽著朝會上那滔滔不絕的反對之聲,心裏也打起了鼓。盡管林沐風已經在背後詳細跟他講了興商和開放海禁的大利,但麵對絕大多數朝臣的強烈反對,他也有些發怵。
林沐風暗自歎息一聲,阻力之大超乎他的想象。既然如此,隻能走一條權宜變通之道了。
他出班躬身一禮,朗聲道,“皇上,臣有話說。”
朱允炆點了點頭,“林愛卿請講。”
“皇上,臣以為,先皇之所以施行海禁之策,根子在於,不願意讓我大明之有限資源流失海外蠻夷——臣覺得,朝廷可以在海禁的同時,嚴令禁止金銀鐵器出口,而隻允準瓷器、絲綢和茶葉的對外貿易。如此,當可無憂矣。”
頓了頓,林沐風又慷然道,“皇上,鼓勵民間貿易和海外通商,於國於民皆有大利。一來,朝廷可以征收更多、更大的賦稅,增強國庫收入,二來,可以富民,商興****富,何樂而不為?”
背過身來麵向一臉不屑一顧神色的眾臣,林沐風淡淡一笑,“至於諸位大人憂的商人興盛有辱國體和斯文,沐風以為大可不必。興商不代表提高商人的地位,朝廷可以從商人的口袋中賺取賦稅收入,但所有既往抑商政令皆可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