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得集風軒(2 / 2)

墨為微微點頭,輕吮一口茶水。閉了眼。

小夥紀夢得這時上了茶水,董先生順手接過吹了吹,潤了口唇。

我想來想去,便想用黃金再換幾幅名家字畫來。即輕帶著方便,又少招惹些眼!

夢得看見師傅睜開眼,

嗯,董先生想得周全呃!做的也周詳啊!夢得,你下去吧!

小夥紀夢得便去了後院。他想起師傅讓做玉,便想著玉,再也聽不見前堂裏的言語。

夢得最喜歡玉。

師傅墨為做文畫刻器都是一絕。而且最好的是眼力,最是喜歡玩識品賞。整個硫璃場誰要是拿出來個看不出的物件兒都擺到集風軒來讓墨老掌掌眼。老行家說是真的便是真的,宋元前三清……說是便番倍地長;說是假的仿的,就是摔了也沒人來撿。

夢得自小沒了父母,集風軒裏出生,集風軒裏長大。打小兒便跟著師傅墨為學徒。耳濡目染,十五歲的吳夢得多多少少也學得七七八八了。但最令小徒弟夢得喜歡的還是玉。天生的喜歡。自打眼第一次見到玉器便迷上了。而且更迷戀上了琢玉。一塊再頑劣不堪的玉石,到了他手裏便是野雞成鳳凰,誰見了都說不凡。這琢玉雕刻的本事早青出於藍了。四五年前師傅便對小夢得說做玉是再也不用他親自動手了。

其實夢得也沒見師傅真的動過幾次手,師傅教他用說用解,有時動動手都在他做好的東西上劃幾刀添幾筆。可也就這幾刀幾筆讓整件兒東西都活了起來。跟真的一樣。夢得知道師傅不願做東西。自己做的終究是自己做的。師傅喜歡玩味品識。一副畫,師傅一看便知是什麼年代誰畫的,用什麼筆有什麼掌故都娓娓道來;一件瓷器,一瞧便知道是哪個朝代哪個窯出的,擺過什麼地有過什麼故事都仿若眼前……師傅喜歡那樣一件件兒地看,在每絲每點上都讀出些曆史來。

夢得坐在後院暖暖的陽光裏琢玉。突然一道影子投到工作的桌台上。他停了手,抬起頭隻望見一個模糊的身影。陽光暈了眼。但夢得知道是芸兒。

在琢玉?

嗯。

是要找的那塊嗎?

不是。

噢。

夢得漸漸看得清楚了些。淺淺地笑了笑。

那你又琢它?

嗯,這個是做給你的。

芸兒不說話,把頭轉向院裏開著的月季。

是師傅剛剛吩咐的。

噢!芸兒讓開了陽光,卻又站住了。飯好了,吃早飯吧。

哎!再一會兒。再有幾下就做完了。你去前堂看看吧。師傅正與客人聊呢。

芸兒不言語地走了。夢得想起前幾天辭了的夥紀。聽說他東北老家解放了就回家了。可這京城卻快是又要打仗了。多少店鋪都關了,人是走的走逃的逃,都怕子彈不長眼,頭頂上變了天。可師傅不在乎,師傅還是開著他的集風軒,還是每天一大早地喝早茶,一響午地看著古玩字畫。師傅沒打算哪兒去,也沒吩咐過別的。夢得也跟往日一樣。隻是少了個夥紀。隻是就要打仗,隻是外邊的人走路都慌慌張張——夢得不再想了。他看著桌幾上的碎沫兒在陽光下也閃閃發光,看著這塊不起眼的石頭,漸漸地就變成了他想的模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