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2日周三
步入八五年已有兩天了,按說新年伊始,心緒和姿態應有所轉變。而事實上,自己頭腦裏就沒有“新年”的意思,那份感情確乎都寄托在陰曆春節上,依此為開端,為起始。
像是靈性在作怪,幾天來時常嗅到春天裏特有那份香馨,其氣氛應勾起遊子思鄉的戀情,而我似如此而又非此。
晚間漫步,不知怎得,思緒卻轉想到山野荒坡的空曠,那蒼茫遼闊、人煙罕見的寂靜,使整個身心融化在自然之中,暫且忘卻了自己的存在。但就在這萬籟俱寂之時,偶或會傳來一聲農家拉長聲音的呼喊“吆喝喝……”。這種場景,在千佛山下割草時,在徂徠山上遊蕩中,在奔駛的列車穿過山穀田野的那一刻,仿佛體驗過、感受過。
1985年1月3日周四
自買了《朝花夕拾》,大部都看過了。若說對每一篇文章,都能通曉是達不到的。但從其中的隻言片語中,可得到平時得不到的許多東西。
認識和了解魯迅先生,看傳記不如閱其文章,這一點對其它人同樣適用。自然,還要清楚其人物的曆史背景,這一點非常重要。讀習間,心裏在想:“魯迅先生處於今天,又當如何?”
人於世慎其所處,常訓己以人品、德行。
而今吾之處境: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1985年1月6日周日
學習一旦緊張起來,時間過得飛快。
中午,見一於棧橋自殺年輕女子屍體,轉眼就被解剖了,感受頗複雜。
人生意義不可不思考,一念之差、恍惚之舉,即刻就能了卻一生。雖不再為日月星辰感傷,也不被人間苦悲所困擾,但也的確就什麼也沒有了。
“勝過渾渾噩噩一百年”的短暫生命意義之所在,溝通每人歟?
1985年1月9日周三
社會現實是這樣,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平常的生活中個人,不會感到這一時期會有什麼舉世偉業被創造著,在一般生活的周圍,也難以覓得見創舉者的影子。但事實上,也就在這種庸常通俗的悵歎中,事業正被他人醞釀、挖掘、創造出來了。
晚看電教片《遺傳病》。每一行當中都會有許多妙趣橫生的知識,能勾人沉浸之中,一生求索不止。這樣子的人,其實也很可貴、可頌的。但就整個社會,特別是針對其發展的曆史而言,每一終身作為應務求成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寫到此,又想:“一個人所作所為應該利己利世,但從周圍現實來看,卻沒有這樣的宣傳基調。現如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確不難感到並指出其中的不足。而有些不足,似乎是個性所不能克服和無法避免的,好像因此也就不應該受到指責了。其實,正是這種顧忌和關照某種個性的感情,使社會中的畸形思想和不端行為,層出不窮。”
一味地容忍、寬容是否就是解決人之社會弊端的長久之計?
1985年1月10日周四
昨晚起閱《民俗學入門》,其中一語:“勤學精進之道,與其說在於得到結果,不如說在於治學過程的樂趣之中。”
我曲解其意是,一個人去追求知識,研究生活中的現象,其目的不是為了求得結果,而是幸福在這種探求的自娛自樂當中。這種情趣,甚不合我意。有時也想,多年來苦讀像別林斯基這樣的理論書籍,終究是要求得什麼結論哪?還是自享其中的樂趣?的確,後者在這種無意識的學習中占了主要地位,但理智時,也極力想從中攫取成果。
在大學不應該再雜亂地讀書,而應該研究知識,或是係統地學習某一專業知識。
語言表達力和思想深度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感到有思想感情急於要表達出來,但語言出口卻變了味,或者就是表達不出來的話,這說明在其思想認識上,還是不成熟的。
近段時間,有時想起中學的生活……操場、假山、一排排的教室。但翻看當時日記,卻找不到那會兒生活中的外部描繪,隻有自己心的低語和傾訴。這大概是自己日記的特點吧,當然也是一種不足。
這半年中對課本的學習,真正感興趣和潛心以學的隻有生物和黨史。黨史中,國共兩黨解放前的鬥爭曆史說明,求實精神乃是共產黨取得勝利的根本所在。
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
1985年1月13日周日
近日又與他人爭執,為一些事情說理不清,而又太偏持自己的見解。其令人不快,自己也特煩悶。
期末考試臨近。因平時學習沒有計劃,眼下顯得特別忙亂。昨日想,這幾年學習上的安排是需要動動腦筋了。
社會的不良現象,隻有經人們看出其弊病之所在,並使人感到一種切膚樣的痛楚後,才能夠有可能思索解決的辦法。
凡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是直接采取行動,用被大眾或個人可直感並覺察的行動和言論,來求得理解、支持並解決之。另一種就是深思熟慮,做紮實穩妥的工作,創造時機,待其成熟而就之。
現實生活或曆史業績中的自覺意識性行為,不過就是這樣兩種選擇而已。前者,有為人們所稱頌的“冒險”、“敢作敢當”的意味;而後者,通常為人們所理解,而不稱道,因其需要有較長的醞釀、默默無聞的過程,但此種作為的“冒險”性其實更不亞於前者,而且其耗盡的精力要比前者大得多。
《情感》
我沉思與你的相處
雖不敢言心底玉般的潔白
但我自信靈魂中有真正的****
我真想衝出這囚籠
因為它太腐朽陳舊
理智讓我尋覓和緩的途徑
和緩、和緩的你、我、他均能接受
尋覓、探索、研究
知識、機遇、自我剖析
能力
它是否來自天上
主觀
你又能有多大的魄力
彷徨、猶豫
自責、懷疑
苦悶嗎?
不!
苦悶是旁觀者的意識
外觀沉寂
內心火熱
不停滯
這是我青春的意誌
1985年1月17日周四
下午收到姐姐來信,甚慰。她說,我仍是太浪漫、太天真。但我覺得對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情不能老是給予這種判斷論調。有些人的舉止,似乎是雷同單純、天真、幼稚,但其中卻有不同的頭腦和思考。這裏不隻是指我自己,而是整個這一年齡段的人。難道生活中的陳俗陋見就亙古不變了嗎?一個人唯求潔身自好而對外界不管不問,就是最佳選擇了嗎?盡管知道自己彷徨的症結就在那裏,但要擺脫它,想要變得簡單和單純起來,卻又茫然無力,心有所不甘!
自警:不要寄希望於對自己的理解;不要讓別人聽取探索中痛苦的哭號;不要埋怨他人的不努力、不奮進,保持自己頭腦清醒和前進步伐,在沒有具備能夠說服別人的知識、才能和智慧之前,最好是沉默,於孤獨中潛心學習、研究,更須有謙虛、平易的風度。
1985年1月22日周二
考查課的測驗全部結束了,今日是考試課物理。半年時間,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全部學完,在複習中才了解到課本所要求知道的知識,但掌握它們是達不到的。
複習中,同學說這會兒考試的壓力比高考有更甚的緊迫感。這和自己於期中考試時的感受一樣。
1985年1月25日周五
考試即將結束,同學中按耐著一種將要迸發的狂喜。獨我自持一份冷清和孤思的傷悲。
盧嘉錫教授一語:“人之要clearhead,cleverhands,cleanhabits。”克己而求之,對身心為大益。
1985年1月26日周六
期末考試完畢。晚閱小說《魂兮歸來》。收到XX來信,晚複信,並回家信一封。
1985年1月27日周日
天陰,昨夜瑞雪,今日空氣格外清新。
日讀《魂兮歸來》。人除了自然生命之外,還有第二生命,即政治生命。此認識雖不深刻,但聯想生途中的所見所聞,則不能不感歎政治生命對個人的影響和作用,其令人們為此兀兀窮年、相互傾紮、自欺欺人以至自戕,甚至死無葬身之處。
讀其書間,精學專業的欲念,格外急切。
1985年1月28日周一
晚同XX散步,歸來想,自己和別人在一起時為何不能談些其它的事情哪!這段時間,班級和宿舍的事情也不少,但卻不知雲何。
今日新開組織胚胎和解剖兩門新課,自覺求知欲不強。計劃假期間預習一下。
《懷戀》
懷戀
曾經的家園、校園
懷戀昔日的朋友、夥伴
臆念
擺脫童心的稚氣、天真
夢想
追求真理的神采、偉岸
虛幻嗎?
狂想嗎?
時時
感到它的真切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