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一點很不能讓人理解,那就是為什麼兔子提出登月計劃的時候,鷹醬宇航局不緊不慢的推動阿爾忒彌斯計劃。而一直等到我們探月部分達到繞、落、回,三個階段成功實施以後,鷹醬才真正開始著急了呢?
更準確一點的說是,等到兔子發射中繼衛星鵲橋和真的在月背登陸的時候,鷹醬才開始慌了!才開始加速推進阿爾忒彌斯計劃。
有人可能會說,鷹醬這是急著上去補腳印..........
哈哈,這一點權當作是一個段子。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鷹醬一開始並不相信兔子真能載人登月。
畢竟毛熊那麼強也沒有做到!
但沒想到,兔子航天人,那麼的踏實肯幹,悶頭苦修20多年。直到兔子似乎真的要成功登月時,鷹醬才開始急匆匆的拉隊友!結果幾年時間過去了,再一看鷹醬那邊,本來都說好了2021年要無人繞月,結果拖到了2022年底了,大把資金花出去了,重返月球計劃居然還卡在了第一步?你連火箭.......都還發不出去..........
而且這一次不光是鷹醬一個國家,而是總共多達12個國家都參與到了這個項目當中。
很多人都給NASA找借口,說什麼NASA現在比起以前來太窮了!但實際上,鷹醬國會2021年,給NASA批的經費就有幾百億美元。
再對比我們兔子對航天方麵的投入,你好意思說窮?說自己沒錢?那兔子航天為啥能夠花小錢辦大事呢?你們為啥越來越拉胯?
很多人還說,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PPP)。1960年1美元的購買力約等同於今天的8.73美元,所以當時幾百億美元的花費,就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億美元。
那要這麼來看的話,現在這點錢好像確實真的隻是毛毛雨。
怎麼說呢?首先這一點的確可以承認!但是,這麼多錢花了,你到目前為止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嗎?而且很多東西的價值,不是這麼計算的!
舉個例子:假如全球第一台電腦的研發成本是100萬美元。那麼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貨幣通貨膨脹以後,現在一台電腦怎麼著也得幾千萬的研發成本是吧?
但現實呢?便宜了多少倍不止,對吧?嗬嗬,說白了,缺錢論隻是NASA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最打臉的是,現在NASA不說載人登月了,有沒有能力自己搞定一個國際空間站都是問題。
你真有這個實力,完全可以在當前已經跟大毛徹底撕破臉皮的情況下,直接把大毛踢出局啊!鷹醬這種事情,幹得不少吧?為啥不這麼幹呢?
還有一點,我要說明一下,其實我在研究阿波羅登月事件以後,就突然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
假如,假如啊!阿波羅登月是真的,那反而更是最打臉的一件事。
因為在半個世紀以前,鷹醬在3年內送出了12個人上月球。結果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鷹醬淪落到這個地步.........
這簡直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話!
第一點,技術繼承性問題。
我聽說過很多國外幾十上百年前就能實現的事情,例如地鐵、摩天大樓、核動力航母等,我們現在才能做到,甚至有一些現在還做不到。
我也聽說過很多國外幾十年前就能實現的事情,他們自己現在實現不了了。如:毛熊的暴風雪號、能源號、裏海怪物等等..........
但是一個浩大的科學工程,一定會產生一批科技發明創造的成果。
兔子搞嫦娥工程,就突破了一係列的使用技術。如:太空探測、一流的變軌技術、大氣層水漂減速、月軌對接、黑障通信、月球車、月球返回等等。你能在網上公開的資料中,能夠一搜一大把。要知道,這還僅僅是公布出來的一小部分!更別說還有一些“過於先進不便展示”的武器裝備。
以至於很得多人都在調侃說:兔子從月背回來後,就變得神神秘秘的了。
再看鷹醬的阿波羅計劃,牽扯麵那麼大,搞了那麼多的創新,但又有啥用呢?有什麼驚豔的技術傳下來了嗎?
我們能確定的是,鷹醬載人登月之後,很快就更換了賽道,搞起了航天飛機。而原來登月所需的技術,似乎全部都消失不見了?
以前的月軌可以手動無測控盲接,現在在地球軌道上有測控還要花不少時間才能接上。
土星5號發完登月之後,最後的絕唱居然是發射了一次實驗空間站?而且隻用了下麵兩級火箭。
請注意,這個太空空間實驗室的總重量約有82噸。但阿波羅第三級節,光是燃料就重達110噸!也就是說,這已經不是完全體的火箭了。因為它送上去的東西,還不如自己的燃料重!
與之相對的,是鷹醬的科幻大片技術,卻在突飛猛進,一騎絕塵!
上世紀70年代,被稱作是鷹醬科幻影片大爆發的時代。至今,人們還以科幻片的盛宴稱呼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