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們驚魂未定。有人想說什麼,最後隻是無言地拍拍老夏的肩。老夏許久才抬起頭,凸出的眼睛眼神有些呆滯,說:
”你們都安生睡吧……家屬那兒,我去說。“第二天天不亮,怒氣衝衝的連隊領導找老夏算賬,不想看到的卻是一幅更瘮人的場景:老夏坐在自家院子的兩捆麥秸上,一柄鋥亮的獵槍支在右脖頸那兒,他骨節粗大的一根手指勾在槍栓上,子彈穿透了脖子,嵌在身後的土牆上。
知青們驚詫未名。大家嗚咽著,慢慢跪在了老夏身前。
夫妻兩人的南方麵食館雖然不大,但生意一直還做得不錯。男人負責炒菜,女人打下手,也兼顧一下顧客。
但這終究不是個常事,女人常有照顧不過來的時候。照顧不過來,顧客中就常有不滿的。夫妻兩人一合計,決定再雇個幫手。
把親屬朋友掂量個來回,夫妻兩人一致把目標鎖在了遠房侄女小靜身上。小靜剛剛高考落榜,正好閑在家裏。另外,夫妻兩人看中的還是小靜是個懂事理的孩子。
結果一問,不僅小靜父母同意,小靜也爽快地答應了。
飯館不過就四五張桌,每天就早晨和中午忙碌一會兒。小靜很快就適應了,適應了的小靜臉上就常掛著笑容。但顧客中總有比較挑剔的,有一天,一位中年顧客就讓小靜的笑容打了折扣,他嫌小靜給他拿筷子慢了,嘴裏說著一些不幹不淨的話,也不管小靜如何解釋,他就是不依不饒,不斷摔摔打打。
夫妻兩人就輪流跑出來賠不是。中年顧客顯然氣壯在胸,他說:你們是小本經營不假,但也要講究個服務方式和態度,讓我願意上你們這兒來吃飯。夫妻兩人連連點頭稱是,那邊小靜已經氣得哭了。其實筷子筒離那個中年顧客根本就不遠。
這件事就算過去了。夫妻兩人隨後也沒問小靜什麼,小靜也懶得解釋。有一天晚上睡覺時男人和女人說:那件事怪不著小靜。她那會兒正忙著給一個顧客倒酒,我出來抽煙,看到了。女人聽罷點頭說:是個好孩子,就是不太會處理事兒。
但事情顯然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讓夫妻兩人對小靜又犯起了糊塗。小靜雖然幹得兢兢業業,卻幾乎每天都會與顧客發生一兩次小摩擦。夫妻兩人想,如果一件事怪不得小靜,那麼兩件、三件呢?於是,夫妻兩人在一次空閑時,用小心的口吻問小靜:你是不是不想幹這個了?嫌幹這個看人臉色不說,可能還沒什麼出息?然而,小靜眼裏溢滿了委屈的淚花,就是不想解釋什麼,讓夫妻倆又說不出來什麼了。
其實,夫妻兩人也知道小靜沒什麼過錯。顧客的素質是參差不齊的,有的人稍微怠慢就大做文章。不過做生意馬虎不得,也遷就不得。雖然感到有些可惜,夫妻兩人猶豫了幾次,還是把辭退小靜的意思和小靜婉轉地說了。小靜起始想辯白什麼,末了卻低下了頭,悄聲說正好自己想回家複習功課,以備明年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