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匈奴匈奴 第三十六章 由冥入海(2 / 3)

宴席在一陣笑談聲中結束,第二日一早,田橫獨見李信,提出一個用船搭載勇士從‘海冥’東登陸給耳孫屠來個兩麵夾擊的計策。

李信笑了笑,對田橫這個計策不置可否。他並非是無法攻下‘海冥’要塞急需田橫相助,而是在等‘海冥’要塞內的匈奴騎兵糧草盡絕,到時不戰而勝。隨即囑咐田橫抓緊備齊食物、淡水,並交待這裏停留著許多從中國趕來的商人,可以再添購一些商品,以備到‘扶搡’之後發一筆橫財。

過了七八日,田橫將一切備齊,再來稟報。李信指了指帳內堆積的如山的一堆生活用品,道:“派人將這些東西運到船上,然後去通知英布一切就緒準備出發!”

這時,田橫才明白李信將要與自己一同前往‘扶搡’,驚訝之中帶著感歎,不信的問了一句:“陛下,要隨臣一同前往扶搡?”

“怎麼,你不歡迎?”李信反問了一句。

“歡迎是歡迎,可海上風光雖然絢麗,也隱藏著太多的危險,陛下千金之體,怎能……”

田橫所勸還是那種老生常談,與張良等諸斑大臣所勸並無兩樣。對於張良等諸班大臣所勸,李信並未說實話,隻是說要去海上遊玩一番,散散心情。並搬出始皇帝這個大擋箭牌,用其曾在海上射大魚這件事為自己出海不會發生危險作注腳。捎帶著指出,現在匈奴左賢王耳孫屠部被我們圍在此處,眼看就要消滅,‘烏桓’、‘夫餘’、‘慎沃’三國又都歸順,‘高句麗’被打得元氣盡失,沒有百八十年無法恢複。國內太平景象在蕭何的治理之下井井有條的發展,天下一切太平,自己應該借此機會出海一趟,反正有田橫保護,安全不成問題。

張良等見李信決心已定,也就沒怎麼反對,隻是要求把‘龍騎士’全部帶上,以防不測。李信心中暗暗好笑,心道:‘海上若生不測,又豈是那兩千人馬所能控製的?’把軍務全部交由張良、韓信酌情處理,並約數月為期,如若那時不再此次登岸,定然已在別處登岸,讓兩人自帶大軍朝西而去,攻打匈奴單於冒頓與右賢王須卜呼韓。

田橫見張良等人都放心,自己又有什麼理由阻止,隻得按李信吩咐,將他的生活用具運到船上。

這次出海,李信本想悄悄的走,不驚動任何的人,以防再發生什麼意外,壞了此次出行的計劃。誰料張良、韓信一來送,所有的大臣、武將都來送,商人們聞訊也都趕來湊份熱鬧,將碼頭擠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還好,沒有什麼人大義凜然的為了他的安全著想阻止他出海,倒是有不想人想跟著出海去見識一下海上的風光,對於這種要求,李信讓田橫以人多船小為由一一加以拒絕。

那一邊,困於‘海冥’要塞的匈奴左賢王耳孫屠被這邊的情景著實嚇了一跳,還以為李信大軍即將全麵的進攻。之後的兩三天吃睡不安,總是擔心船在要塞後邊突然靠岸,對‘海冥’要塞展開攻擊。

船一離岸,李信馬上發覺大海並不像自己所想的那麼美好。

在這之前,他也曾預料到自己可能暈船,但沒想到會暈到這種地步,而且也非扛過最初的兩三天就可以了,竟一連暈了十多天。田橫描繪的美景一點沒看到,呆在船艙裏寸步無法離開。

十多天裏,肚子裏翻江倒海,吃什麼吐什麼,吐到最後連膽水都吐了出來,人也瘦了幾圈。在田橫的悉心照料之下,最後雖然不再嘔吐,可腦袋依然難受,一天到晚天旋地轉,沒有一刻不昏沉的。而且四肢無力,想下床到甲板上走幾圈,連邁開腳的力氣都沒有。

十多天一過,李信終於慢慢適應坐船在海上漂行的難受,可惜胃口依然不好。這一日,在一個叫‘鹹平’的地方靠了岸,趁田橫等人上岸去補充淡水,他也下了船想到堅實的地上走一走,以緩解坐船的難受。沒想到才適應了忽上忽下的海上生活,又無法適應堅實平穩的地上生活,像喝醉了酒的人一樣,四肢發軟分清東南西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