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合同也讓全廠頓時炸開了鍋,大家都對朱德坤這一做法議論紛紛,覺得大學生做銷售很不合適。朱德坤想都沒想,就哈哈一笑,說道:“我看很好嘛,這個趙力,剛從校門跨進廠門,連什麼是營銷都不懂,卻這麼快就簽下了合同,應該是很有能力的。至於這份合同條款對我們的不利,應該說是‘小天鵝’現在的牌子問題,所以我們要相信,經過我們全廠的努力,把‘小天鵝’的牌子樹起來,以後的合同條款就一定會倒過來。”第二天,朱德坤乘飛機直飛重慶,熱情地慰問了趙力等第一線的銷售人員,稱讚趙力這個頭開得很不錯,應該鍥而不舍堅持下去。
其實,趙力簽了這份合同後,心裏也一直惴惴不安,生怕受到批評。現在見總經理親自飛來,不但沒說半個不字,反而一直在表揚、鼓勵他,心中的一塊石頭才算放下,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就這樣,在市場競爭的洪流中,趙力學會了遊泳,逐漸成熟起來,成為“小天鵝”公司不可多得的優秀營銷人員。
正是敢於向年輕員工委以重任,才有了今天“小天鵝”令同行刮目相看的每月回籠1個億的銷售業績。這支年輕而優秀的營銷隊伍,其中大中專畢業生占到70%以上,雖然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但是他們敢於競爭,善於競爭,在市場上卓有成效地銷售了自己的產品,樹立了“小天鵝”的品牌和信譽,同時也成功地推銷了他們自己,逐漸成長為企業一批批優秀的管理人才。短短幾年,這些銷售大將從本部門走向了更高的崗位,使得企業的銷售部長5年換3任,年齡由49歲降到39歲,再由39歲降到了29歲。與此同時,也壯大了“小天鵝”的銷售隊伍。
像訓練魔鬼一樣打造人才
魔鬼式訓練創立之初,多少帶有一些宗教的修煉樣式,並且是一種比較殘酷的體能和耐力訓練,它過分強調了體育訓練。其最大的特點是:凡是新的,都要拿來。現在,魔鬼式訓練逐漸被商業軟化,並保留了它早期的強硬訓練,將其殘酷原則進行吸收、消化,轉用到商業素質訓練上來,從而使訓練變得更嚴格、更有效。
IBM公司為使新進人員進入公司後熟悉公司的理念、規定,凡是新招收進去的員工,都要進行公司信念的教育。因為訓練過程非常艱辛,有人稱IBM的新員工教育訓練是“魔鬼訓練營”。除行政管理類人員隻有為期兩周的教育外,IBM所有市場和服務部門的員工全部要經過三個月的“魔鬼”訓練,內容包括:了解IBM內部工作方式;了解自己的部門職能;了解IBM的產品和服務;專注於銷售和市場,以模擬實戰的形式學習IBM怎樣做生意;一個人的素質教育訓練,包括團隊工作和溝通技能、表達技巧等。這期間,十多種考試像跨欄一樣需要新員工跨越,包括:做講演、筆試產品性能、練習扮演客戶和銷售市場角色等。如果是被分配當銷售人員,就必須進一步接受為期12個月的初步教育訓練。教學方法為現場實習和課堂講授相結合,75%的時間在各地分公司中度過,25%的時間在公司教育中心學習。銷售教育訓練第一期課程為銷售政策、市場銷售實踐以及計算概念和IBM公司產品介紹。
第二期課程主要是學習如何銷售,由本公司在銷售第一線有突出成績的一流人才擔任授課老師。全部考試合格,學員獲得正式職稱,成為IBM的一名新員工,有了自己的正式職務和責任。之後,負責市場和服務部門的人員還要接受6-9個月的業務學習。
IBM的這些做法聽起來奇怪,其實並無怪異之處。當今的時代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公司之間的競爭常常體現為知識和人才之間的競爭,想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公司都必須非常重視對自己的員工進行不斷的教育訓練,要求他們樹立學無止境的信念和習慣。
因此,盡管很多企業招聘人喜歡找熟手,一來就能為企業直接創造財富,但IBM願意花很大力氣招聘年輕人,尤其是從校門直接招收大學生,不惜承擔培養責任。IBM喜歡年輕人,因為IBM相信自己有一套非常好的教育訓練機製,可以讓這些年輕人在IBM非常快地成長起來,擔任重要職責。
IBM的員工訓練是如此嚴格,現在已經成為施樂總裁的大衛仍然記憶猶新。在他剛進IBM時,IBM並不像今天這樣興旺,但卻顯出了注定要興旺發達的跡象。大衛參加的第一期訓練是在紐約州恩迪克的一個廢棄的汽車修理廠裏進行的。他們這個班叫機械操作班,共有39名學員。學習時間為7周,教學水平是第一流的,學員之間的競爭也是殘酷的。這使大衛想起了在海軍時的情景,他們將你的成績寫在訓練室外麵的黑板上,這樣每個人都能確切地知道他人的分數。在IBM的訓練階段,誰通過了考試、誰不及格同樣也不是秘密。
大衛現在已是個有了家室的人,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仍然有一種害怕被解雇的恐懼感,而正如他所察覺的,IBM善於盡可能地利用這種恐懼感,來鞭策學員們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事實上,如果你不符合要求,他們在課堂上就會將你解雇,大衛就親眼見過這樣的事。一天,一位訓練經理走進大衛所在的教室,用手拍了拍一個沒達標學生的肩膀,示意跟他出去。這是大衛最後一次見到這位同學,當他的同屋生回到宿舍,發現這家夥的所有行李都不見了,他就這樣不聲不響地消失了。這好像是中央情報局或飛碟之類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