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授權到位(2)(1 / 3)

斯隆在通用汽車建立了一個多部門的結構,這又是他的一個創造。他把最強的汽車製造單位分成幾個部門,幾個部門之間可相互競爭,既分散了權力,又使產品檔次多樣化,這在當時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方法。

通用汽車基本上有五種不同的檔次,這些不同檔次的汽車有不同的生產部門,每個生產部門又有各自的主管人員,各個部門既有合作又有競爭。有些產品的零件幾個部門是可以共同生產的,但各部門的檔次、牌號不同,在式樣和價格上各部門之間卻要相互競爭。各部門的管理者論功行賞,失敗者要引咎辭職。這種充滿競爭的分權製管理,使通用汽車公司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斯隆的分權製,給企業家和管理者們提供了先進的經驗。簡單地說,當得到授權的下屬獨斷專行、不顧全公司大局,甚至“自立為王”,淩駕於授權者之上時,授權者收回權力,把權力分解,由多個人承受,使彼此受到牽製,又充滿競爭。這就消除了權力過分集中、盛行官僚主義和霸權主義的現象。

權力過分集中,對一個組織和企業的發展是有潛在危險的。因為這會導致領導者獨斷專行,決策失誤。如果是關係企業長遠發展的重大決策,一旦失誤,會讓企業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所以,分散權力,變一個人決策為多個人決策,集思廣益,就會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杜邦公司於1903年建立了一個集體領導的執行委員會,用一層人來代替一個人進行決策。經過約20年的探索改革,逐步完善,形成了固定而完善的經營管理集體執行機構:由27位董事組成的董事會作為公司的最高經營決策機構,每月的第三個星期一開會。董事會議閉會期間,由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和6位副總經理組成執行委員會,行使大部分權力,承擔日常的經營管理決策,推行董事會製定的營銷戰略。每星期三,執行委員會開會,先就日常業務進行審議,並確定解決辦法。正式議程的主要內容是聽取和審閱各部門經理的業務報告,其內容包括:生產情況、業務進展、市場銷售、效益、存在的問題、建議等,並就進一步采取的措施和對策進行討論,然後做出決議。執行委員會的最後決定,通常采取多數讚成的方式通過,複雜的問題則可經充分協商之後決定。

聰明的管理者會把分權作為權力製衡的有力手段,也隻有通過分權,才能確保下屬權力不會過度集中,抵製上級,避免讓本來減輕工作壓力的授權,演變成爭權奪利的鬧劇,給授權人無論從精神上還是工作上,都造成更大的壓力。

發揮下屬的能動性

1放權之後不再幹涉

我到其他公司洽談業務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與總經理在某個項目上初步達成一致後,他把具體負責人叫來,簡單介紹完我們談判的要點後說一句:“其他的就由這位負責人和您一起決定”,就離開了。

上司隻決定個大概,細節部分交給具體負責人處理,這是一個讓下屬發揮能力的機會,而且,他們對工作細節的了解也比上司多。

但是,有時當我和具體負責人商討的事情有所進展時,他們的上司又突然出麵幹涉。結果,一切都要等上司裁決後才能運作。雖然他口頭上說要把權限交給下屬,但事實上,決定權還是在他手上。

當然,負責人必須要做工作進度報告,並且要避免判斷錯誤的發生,絕不可以為所欲為。相對的,為避免負責人在工作中有所疏忽,領導者也要做調查工作。

但常看到的則是,一些上司連工作細節也要幹涉。

在這種上司手下做事的人,真的是很為難,對客戶也不好交代。客戶會認為:“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開始不先說清楚呢·”雖然有些客戶會對負責人寄予同情,但大多數客戶還是會認為:“今後什麼事就直接跟他們上司談,免得中途又變卦。

在外人麵前,上司和下屬的意見分歧是有失禮節的。在生意場合,更容易被對方看出弱點。所以,作為上級事先要和具體負責人做好意見溝通,不能隻一句“都交給你”就撒手不管了。一旦說出這句話,就要有絕不幹涉的度量和勇氣,否則就可能會讓下屬失去工作熱情。如果是具體涉及與客戶之間的生意往來,又會牽涉到公司的信用,因此更要特別小心。

如果沒有“委托”的自信,之後又想幹涉的話,那麼最好整件事從頭到尾都由自己決定。“委托”並不是件壞事,當自己決定將任務交給別人運作時,即使真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能再隨便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