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的總經理在這方麵就做得很好。他的公司已經成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當初為他出力的老部下們一直兢兢業業地待在普通員工的位置上。現在,公司發展了,招進來很多年輕有為的新員工,他們才華橫溢,雄心勃勃,給公司帶來了無盡的活力。很快,其中的多數人就憑著自己的能力成為了主管、經理,管理著這些老部下們。
有一次,公司內部對於是不是應該開拓海外市場發生了爭議,雙方壁壘分明:年輕管理者們引經據典,說開拓海外市場是順應形勢,是公司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老部下們則覺得公司目前的情況不適合采取這樣大的舉措,希望能穩妥地、逐漸地擴大規模。
顯然,年輕的管理者們占據著優勢。他們能力強,又富有開拓性,進入公司後做出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而老部下們呢,則普遍被認為思想上有些僵化,做事放不開手腳,而且在公司的地位不如年輕管理者們重要。“他們的大好時光已經過去了,現在是重用年輕人的時候。”公司內部普遍都這麼認為。
總經理明白年輕管理者們的話是有道理的,但他也沒有忽視老部下們的意見。在無法抉擇的情況下,他便把它作為一個實驗,讓主張得最激烈的那個年輕管理者負責的部門去開拓,而沒有把全公司的精力投入進去。很快,這個部門就接到了大量的海外訂單,這位年輕管理者十分得意,主張立即讓全公司開拓海外業務,老部下們依然反對。總經理出於對他們想法的尊重,盡管自己也動搖了,卻仍然沒有完全采納年輕管理者的意見。
沒過多久,該部門就因為生產的產品不合國際標準而被退了回來,緊接著又因為公司能力跟不上,無法按期完成海外訂單而遭到客戶投訴。事實證明,公司目前的確沒有發展海外業務的能力,老部下們的意見是正確的。年輕的管理者們沉默了,他們從此也學會了尊重這些“老家夥”的想法,知道了普通員工的想法也有其價值。由於對總經理尊重普通員工的欽佩,公司上下對公司更加忠誠了,同時也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七)不顛覆自己建立的原則
無規矩則不成方圓,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在公司企業之中,管理者不是萬能的,他不能要求自己對每件事都過問,出現什麼問題都要靠自己親自解決,對每個環節進行具體的管理。這種時候,建立相關的原則以作為公司企業內部的行為準則,對員工和自己進行約束的方法便應運而生。它滿足了管理者這方麵的需要,成為了管理者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可以說,每一家運轉良好的公司企業,都有著這類原則;每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善於樹立這種原則,用原則來規範員工行為、增進他們工作成效的人。
既然原則如此重要,那麼管理者就要帶頭維護自己建立的原則,將它貫徹到底,言行舉止不要違背,更不要顛覆它。隻有這樣,才能讓員工信服並遵守管理者建立的原則,讓原則來對員工整體進行約束和規範,真正地實現每個員工能力的最大化。
想想也是如此。如果連建立原則的管理者自己都不能尊重這一原則,今天這樣說了,明天就換一套說法,或者用行動來推翻它,卻還希望員工能受其約束,照章辦事,這是很荒謬的。員工們隻會無視原則的權威性,視原則有如無物,該怎麼著還怎麼著。如果追究起來,他們還會說:“您也是這樣做的啊!”管理者還有什麼好說的呢·要怪就怪自己顛覆在先,怪不得員工。
讓自己建立的原則變成空白條文,變成無意義的符號,這對公司來說,屬於管理不善,讓製定的決策得不到落實,損害了公司的利益;對管理者本人來說,要麼是失去員工的信賴,建立的原則再無價值,要麼是引起員工的不滿,認為管理者“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無論哪一種後果,都是管理者不願見到的。
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就是一個管理者不顛覆自己建立的原則的好例子。
那時正值亂世,老百姓誰也沒有心思種田,大片的良田變為了荒地。於是,曹操實行屯田,並很快收獲了大批的糧食。這樣,不僅老百姓安居樂業了,軍隊也有了充足的軍糧,為進一步征戰全國提供了物質保障。曹操十分高興。為了保護莊稼,他下了一道命令:“踐踏莊稼者斬!”
不久,曹操率軍隊經過麥田。突然從路旁的草叢裏“撲喇喇”竄出幾隻野雞,把曹操的馬驚得狂奔起來,跑進了附近的麥子地。等到他勒住馬時,地裏的麥子已經被踩倒了一大片。於是,曹操把執法官叫來:“我的馬踩壞了麥田,違犯了軍紀,請你按照軍法給我治罪吧!”
執法官犯難了:雖然這是要砍頭的大罪,但曹操是主帥,軍紀也是他製定的,怎麼能砍他的頭呢·所以他說:“丞相,自古‘刑不上大夫’,您是可以免罪的。”“這怎麼行·如果地位高就可以不遵守規定,那命令還有什麼用處·何況這是我自己定下的規矩,如果我不執行,怎麼能讓將士們去執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