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以剛猛治國,實行嚴峻刑法,搞得朝中上下人人自危,稍有不慎,就遭橫禍,那些幫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開國元勳更是因此不得善終,遭到朱元璋的血腥屠殺。
皇太子的老師宋濂,是元末明初文才最為出眾的人物,曾被朱元璋尊為“聖人”,來往宮中就像是朱元璋的家人一樣,卻因為自己的孫子牽扯到胡惟庸案中而淪為階下囚,被貶到窮困的蠻荒之地,沒幾年就死在那裏。劉基是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對明王朝的功績和諸葛亮對蜀漢王國的功績不相上下。功高震主,雖然劉基本人謙虛謹慎,甚至準備隱退,但他的高度智慧還是不能見容於朱元璋,最後朱元璋將其毒死,然後嫁禍於胡惟庸。
李善長是朱元璋的第二大謀臣和功臣,和朱元璋都結成了兒女親家,但朱元璋對他還是耿耿於懷,必欲去之而後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和胡惟庸聯姻,朱元璋便借此大做文章,指使坐罪胡惟庸案的丁斌(李善長的私親)告發李存義曾串通胡惟庸謀反。獄吏對李存義父子施以重刑,二人熬刑不過,隻好按獄吏的主意(實則是朱元璋的主意)“承認”是奉了李善長的指使。而朝廷大臣,迫於皇帝的威嚴,在皇帝的蠱惑之下,都彈劾李善長,說他大逆不道,一樁“謀反案”就這樣炮製出來。此時朱元璋還要故作姿態,說李善長是大功臣,應法外施恩。偏偏太史又奏言星象有變,隻說此次占星,應在大臣身上,須加重罰,此話正中朱元璋下懷,他順理成章地下了一道嚴旨,賜善長自荊此時李善長已七十七歲,所有家屬七十餘人,盡行處斬。隻有一個兒子李琪,因為是臨安公主的丈夫,得免於死,被發配到江浦一帶。
朱元璋以重典馭臣,甚至不惜對開國元勳大開殺戒,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朱元璋看到皇太子寬厚文弱,擔心自己死後強臣壓主,所以要清除隱患。明朝的宮廷逸聞描述道:有一天皇太子勸說父親不要殺人太多,朱元璋把一根長滿了刺的棍子丟在地上,命皇太子用手拾起來。皇太子一把抓住刺棍,結果給紮破了手掌並連聲呼痛。朱元璋說:我事先為你拔除棍上的毒刺,你難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嗎?
朱元璋以重典馭臣,鞏固了朱家江山、吏治也為之整肅,一些魚肉人民的貪官汙吏也得到了懲處,鑒於元末吏治混亂、貪汙腐敗橫行的局麵,朱元璋重典治國,可謂用心良苦,本無可厚非,但是朱元璋對待臣下過於刻雹冷酷,為了打擊功臣、豪強,不惜牽連無辜;對其獨斷冷酷的作風稍有指摘的,即受重罰;為了監視人民、官員、富商,發展特務、鼓勵告密,朝中上下乃至社會一時之間都陷入恐怖氣氛。士人、官吏為了保全身家性命,無不戰戰兢兢,說話做事要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這樣一來,人心惶惶。
對於新朝而言,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際。朱元璋嚴酷的作風,不尊重士人、官吏,甚至淩辱、迫害他們,使很多本來想效力新朝的士人望而卻步,有的人寧可終生隱居,老死青燈之下也不出來做官。在朝的人,也是恭恭敬敬行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庸碌度日。
在這一點上,朱元璋是一個失敗的管理者,早期為了打江山,禮賢下士、寬厚待人的作風,至此已蕩然無存。朱元璋雖然收納了很多人才,但是卻不懂得尊重他們、珍惜他們,疑忌他們圖謀不軌,甚至因為自己出身卑微而遷怒於人,必欲除之而後快,最終弄得人人自危,避之不及。“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對待人才,需要尊重、寬待,而不是苛責,並且要善始善終,這樣才能得其心,為己所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