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演出前後
人類的戲劇似乎不外乎一些悲歡離合的事,差別隻在於是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人的身上發生的。羅蘭要傅傑演的還算是現代題材,年代選在距今不過六十年前。傅傑知道她和其他的那些大學生演員們為什麼這麼重視他的軍服了,因為劇中男主角的身份就是六十年前國民黨的一個青年軍官。
劇中的這個青年軍官愛上了當年在東北長大的日本僑民的女兒,在國共兩黨爭奪東北的戰役暴發之前,在日本戰敗投降,被迫撤回自己所有在華僑民的時段,他們相愛了。這注定了他們要飽經離亂,存亡難知……
傅傑問羅蘭為什麼要演這個題材?這似乎不熱門,也不大會招人愛看。近幾年來日本人的行為,諸如不斷參拜靖國神社,關於釣魚島的主權歸屬等等等等,都讓國人憤怒厭惡。為什麼要拍這樣的戲?羅蘭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她的學校與日本一所大學是友好學校,近期就是兩校互訪的紀念日,這是中日青年人間的很好的勾通。她覺得她的戲可以引起所有人的共鳴,因為人性無國界,愛情更與種族和曾經的恩仇無關。
“你的戲?”當時傅傑問。
“對,我的戲。”羅蘭苦笑了一下,接著她真正的笑了:“我寫的。”
就這樣,傅傑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他每天上午留守在老樓裏,或者陪著梁東華外出。到了下午,他就和羅蘭在一起。兩個人或者到羅蘭的學校去排練,或者單獨到後院那邊的老巷裏去,在那裏羅蘭教他怎樣入戲,怎樣理解她的戲。傅傑更喜歡後者,他可以單獨和羅蘭在一起,不斷地聽她說話,不斷地和她對話,羅蘭比他要大近五歲,今年快26歲了。隻是幾年的時光差距,他發現羅蘭的內心世界還有對世界的看法都比他深刻得太多了。
他們有默契一樣,從來不在梁家人麵前提及劇本的任何事情,不討論,更不演練。梁家人裏,白靈每時每刻都沉醉在她的音樂學院甚至走出學院後的多彩絢麗的夢裏,可也同時沉浸在沒有把握不得不努力的折磨裏,除此之外她什麼都顧不得了;而梁夫人一個星期能在人們麵前出現兩三次就不錯了,她從來沒有到一樓來,在梁東華的臥室裏過夜,哪怕一次。至於梁東華上不上樓,別人就不得而知了。至於老管家李厚誠和小孫,他們從來不過問與己無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