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財務崗位有出納、會計、財務主管、財務總監。

出納主要是管錢的。錢不單單是指現金,還包括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出納一般要用兩本賬:一本現金日記賬,一本是銀行存款日記賬,這兩本賬是日清月結的。出納要管支票和發票,同時也保管印章。但是出納不能保管所有的印章,要分別由幾個不同的財務人員管理。因為如果所有的印章都在一個人的手裏,把印章蓋齊了就可以直接拿到錢了。這樣就不能對出納有效的管理了。出納同時還要跑銀行,和會計對賬。有些小的企業,僅設置一位出納,做賬是外包,沒有別的財務人員,同時還要管理庫存。

會計就是管賬的,不管現金。會計就是通過記賬來完成工作月末和年末編製報表。記賬的時候要定時和出納或是別的財務人員來對賬。管理實物,保管各種賬簿和各種會計檔案、報稅。有些企業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具體的會計崗位,如應收賬款會計、成本會計等。

財務主管是管理出納和會計的。同時還要管出納和會計都做不了主的事情,主要是在專業上進行把關。

財務總監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對全局進行負責的人物。具體負責企業的資金運轉的問題,包括融資和籌資,同時還要製定財務製度等。財務總監是最靠近總經理的一個財務職位,要為總經理提供進行決策的參考依據。

總的來說,總經理管理財務人員,隻管大的事情,不管實際動手的事情。隻要源頭上管理好了,就不用擔心財務人員的具體工作了。

同時也要非常注意所使用的財務人員是否靠得住,能不能信任。對財務人員人品的把關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總經理對所使用的財務人員的人品把握不住,會給企業帶來很多麻煩。

總經理要站在一個指揮家的角度上進行財務管理,跟財務人員溝通時隻要溝通思想上的事情,具體的事情不插手,隻做戰略上的指導。

管錢管賬不是一回事

總經理可能會覺得,發生多少業務我清楚,有多少錢我心裏有數。至於財務那本賬,是應付工商、稅務部門的檢查的。隻要能保證平時和年終沒有被相關部門找上什麼麻煩就可以了。

也有的總經理甚至連自己賬上有多少錢都不知道,忙於業務工作,財務方麵過度依賴專業人員來省心思。

也有些總經理覺得,有了業務就有了一切。隻要有業務在,企業的效益就會不成問題的。企業的效益不成問題,有了錢什麼不好解決?思想還停留在有錢能辦一切事情的階段。

隻顧掙錢不管賬的總經理隻能說是一個財務管理上的“蠻夫”,隻迷戀在掙錢的世界裏展示自己的才能。等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了,才發現由於疏於對企業財務的管理,出現的問題已經不是能用錢就能解決的了。

從根本上說,出現這樣的問題是總經理對財務的不重視,不知道財務管理對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單靠做業務就能實現企業效益是不可能,一定要有高水平的財務管理相輔助。

事後算賬等於認賬

年終才算賬,不是說總經理的賬是集中到年底的時候才算出來,而是到了年終,有些總經理才發現:企業的賬目有問題,且在工商、稅務部門都通不過,非常的著急,想盡辦法去疏通。

這樣的總經理平時隻想著生產,隻做技術、研發、銷售方麵的決策。把這些工作和財務分開來對待,平時管賬也隻是對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做一下批示。完全沒有想到財務反映出來的信息恰恰能給這些具體的工作帶來很大的指導作用。

工商部門要看的都是依據特定的財務規則作出來的賬,而不是要看到一份原原本本記錄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流水賬。這樣的賬也滿足不了企業平時生產經營的需要,更不要說能通過年檢。

事後總經理怎麼做補救措施也是沒有辦法的,因為年終查賬都是按照法律的形式來辦事。

這裏需要給總經理提個醒,平時多注意和財務溝通,遇到不懂的,可以請財務解釋清楚,並且多聽聽財務的建議,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幫助你及時的發現問題,把握好解決問題的時機。不用等到年終的時候造成局麵被動,失去了算賬的最佳時期。

總經理的賬拿不出手

總經理的賬拿不出手,隻有一個原因,就是會計賬目不規範。大部分的企業還處於初期小規模的時候,賬目也許規範不了,因為實行的是“包稅製”-稅務機關和企業約定,交的是一定數額的稅款。這個“一定數額”定得很低,是最低限度的“數額”,這樣就間接使得小企業偷漏稅的行為合法化了。等到企業慢慢的強大,這樣的“交稅習慣”已經不能再適應企業的健康發展了。總經理讓會計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企業的賬,是無視會計法、稅法等基本法律規範要求的行為。這樣的賬總經理是不敢隨隨便便拿出來給人看的,更不要說每月必須麵對的報稅和每年的年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