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集團的領導者宋作文說:“爭論出真知,爭論少失誤。”他充分利用了波克定理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在激烈的爭辯中,南山集團得以穩步發展。
羊群效應:盲從最容易失敗
所謂羊群效應,是指由於信息不對稱和(或)缺乏了解,管理者很難對市場的未來做出合理預測,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往往會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做出判斷,而周圍人群的行為所傳達的信息,又會不斷傳遞,並被不斷強化,最終引發眾多管理者的跟隨。說簡單點,就是中國成語中的“三人成虎”,或者“人雲亦雲”。
在管理學領域,“羊群效應”指的是管理者的跟風心理。一般情況下,人都有從眾心理,這種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盲從就會導致管理者陷入僵局、遭到失敗。
這幾年,所謂的炒綠豆、炒大蒜現象,就是羊群效應的結果,都是盲從惹的禍。
一群羊前麵橫著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木棍撤走。盡管攔路的木棍已經不存在了,但羊群後麵的羊走到這裏,仍然像前麵的羊一樣向上跳。
在外部條件變化的情況下,後麵的羊並沒有及時做出改變,依然盲目模仿領頭羊,在心理學領域,這被稱為“從眾心理”。
法國科學家讓·亨利·法布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這個實驗後來被稱為鬆毛蟲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法布爾將許多鬆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然後讓它們首尾相接,繞著花盆圍成了一個圈,然後,他又在距離花盆不遠處,撒了一些鬆毛蟲喜歡吃的鬆葉。有趣的現象發生了,鬆毛蟲開始一隻跟一隻地繞著花盆走了一圈又一圈,每一隻都緊跟在前麵那隻鬆毛蟲後麵。整個過程整整持續了七天七夜,饑餓勞累的鬆毛蟲最終都因沒能吃到鬆葉而死掉了。實際上,隻要這一隊鬆 毛蟲中的任何一隻,稍微改變一點路線,走出這個無限循環的怪圈,就能吃到旁邊不遠處的鬆葉。
為什麼鬆毛蟲會陷入無限循環的怪圈,直至死亡?就是因為羊群效應。動物如此,人其實也會犯類似的錯誤,大多數人都會受到多數人意見的影響。“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人們總是傾向於深信團體的意見,而棄去自己的判斷力,但是最終的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盲從。
現在很多企業都講創新,但實際上真正有實用價值的創新並不多,大都停留在模仿的階段。有些企業甚至沒有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直接盲目照搬別人的東西,這樣不僅難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品牌特色,甚至還會為“抄襲”所累,陷入羊群效應的怪圈。那麼,企業在管理中怎麼才能避免羊群效應的發生呢?
第一,充分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在市場上,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優勢,有的是價格低廉,有的是美譽度高,還有的靠的是渠道優勢,這些優勢都是企業最需要重視的。隻有發揮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
第二,認真分析市場機會,謹慎決斷。
市場中的機會是無處不在的,但並不是每一個機會都能帶來成功。其他企業抓住這個機會成功了,但並不代表每個企業都能因此獲得成功,因為每個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不考慮自身狀況,進入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是有風險的。
而且盲目跟風會導致競爭白熱化,無數的後來者都擠進有限的市場空間,很有可能導致供大於求,造成產品積壓的情況,給企業帶來損失。
因此,麵對機會,管理者一定要保持冷靜,認真分析自身優勢和市場狀況,謹慎決斷,要做自己擅長和有把握的事情。
延伸閱讀
先達集團是一家生產條形碼、IC卡、圖像分析儀和考勤機的高科技企業,其自動識別技術在國內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在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出現房地產熱、家用電器熱,許多先來者在這兩個領域中收獲頗豐,這引得許多企業躍躍欲 試。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先達集團的董事會認為,必須迅速抓住先機,把企業做大做強,並提出“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戰略,大力介入房地產、家用電器等產業,甚至學習街邊店鋪生產紮啤機。而且先達集團迅速進行了股份製改造,投資規模從最初的200萬元猛增到6000多萬元,看起來發展勢頭迅猛。然而,由於對新產業了解不夠,再加上分散經營,先達集團並沒有像預想中那樣大賺一筆,而是迅速進入了騎虎難下的困境之中。
原來以高科技為主導方向,先達集團的效益還是十分可觀的,一年的銷售收入甚至可達3億元,純利潤4000多萬元。多元化發展之後,企業支出一下增加,資金也分散了,條形碼、IC卡等科技產品的經營受到影響,所占市場份額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