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如果能夠主動地“邀請”員工批評指責自己,就代表著管理者的胸襟過人,把員工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不推諉自己的責任。對於這種員工來說,管理者如果能夠主動地“邀請”員工批評、指責自己,就代表著管理者的胸襟過人,把員工的事情都放在心上,不推諉自己的責任。
“跟著這樣的領導,心裏很踏實。隻要做好工作,就不用擔心什麼時候會被公司炒掉。”某筆記本電腦銷售公司的員工小周這樣說。
本來,我對於五一不放假是很抵觸的,因為早就和女朋友約好去她家拜訪她的父母。可是經理突然要我加班,一下子就把這個計劃給擱淺了。當時心裏確實很氣憤,加班時根本就是在敷衍公司。
後來,大概經理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把我叫去談話。我抱定了抗拒到底的心態,甚至已經在猜想他會講什麼。但讓我非常意外的是,他居然很誠懇地問我對他有什麼意見,還說他也知道讓我加班是很過分。
“聽他這麼說,我也就不客氣地把被打亂的計劃講給他聽,還說這樣讓我在女友父母麵前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而且,我指責他沒有在事先把工作計劃安排好,才會造成匆忙加班的問題。現在想想,當時也是被怨氣衝昏了頭,居然真的說出來了。”
小周說,當時經理聽了,說的確是他考慮得不周全,才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計劃。
“說實在的,他能主動問我對他有什麼意見時,我的氣就消得差不多了。後來又聽到他這麼說,我哪裏還好意思責怪他呢!不過,這樣倒是讓我看到了領導也有人性化的一麵,感覺親近了不少,以後打起交道來,也比較敢說話,敢提意見了。”
小周承認,自那以後,就很難再對經理產生抗拒的心理,有什麼問題都會直接尋求解決的途徑。
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管理者引導員工發起責難,以排除抗拒心理的妙用。大多抗拒多是針對小問題,代表員工一些並不嚴重的情緒,隻要能巧妙地將它引發出來,就能讓員工釋懷,這種情緒的產生,作為管理者也或多或少地要承擔一些連帶責任,或者主要責任。安心地投入工作。而且,這種情緒的產生,作為管理者也或多或少地要承擔一些連帶責任,或者主要責任。不管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錯,隻要能消除員工的抗拒心理,同時也不用真的承擔什麼過錯和責任,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