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切都是心的遊戲?(1)(1 / 1)

此心人本具,善惡皆由心。

修善身安樂,作惡苦憂生。

佛由此心修,道由此心證。

德由此心積,功由此心成。

福由此心積,禍由此心生。

我常說:“大善鑄心,命由心造。”我的學生們對這句話很是喜歡,所以他們總用各種方式來傳播它包含的訊息。什麼訊息呢?用大善的真理來煉鑄你的心,因為你的心控製著你的行為,你的行為又構成了你的命運。

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假如你不在乎身體健康,有時候就會因為一時的欲望或衝動而放縱自己,甚至會養成一些壞習慣,例如抽煙、喝酒、熬夜等等。如果你天生一副百毒不侵的強壯體魄,不會被這些習慣影響健康,那麼我替你感到高興;但假如你總是得病,又不肯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還總是覺得自己非常倒黴,那可就太不明白了。因為對你不公的並非命運,而是你一貫的行為和習慣。

構成一個人命運的,是他的選擇、他的行為和行為所造成的後果--不管是好是壞--究其根本,都是他心靈的顯現。一個人如果非常自私,他最看重的就必然是自己的得失,他所有的行為也必然首先維護自己的得失,這意味著他或許會說謊,或許會做一些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他的行為必將影響別人對他的印象與態度,進而影響他的際遇,這所有的一切都將構成他的命運;一個人如果非常無私,他最重視的必然是事情本身,他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把手頭上的事情做好,都是為了服務他人,那麼哪怕能力所限不能做到一百分,他的態度也必將贏得別人對他的信任。假如這個時候,他再不斷強化自己的能力,自然就能獲得更多所謂的“機遇”。

我在農村長大,沒有背景,也沒有強大的經濟後盾,我經曆了許多世人眼裏的坎坷、挫折,甚至一些可以算得上厄運的東西,但是它們從來沒有動搖過我的夢想與追求,反而統統成了我實現夢想的梯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把它們都化成了生命的營養,在它們的滋養下,我的心靈一天比一天更加強大。而且,雖然我懶於經營人際關係,也懶於做一些聰明人都樂此不疲的事情,但是我的生命中仍然出現過好幾個貴人,他們非常無私地為我提供過許多幫助,為此,我非常感謝他們。同時,我也明白,假如我自私自利、夜郎自大、不思進取,這些機遇就會屬於那些比我更值得擁有它們的人。

因此,我總是對學生們說,沒有失敗,隻有放棄。雖然決定一件事是否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假如你堅持不懈,隻要方向正確,總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的。所以,失敗不可怕,唯一可怕的是放棄,因為放棄代表了心的動搖。心念一旦動搖,所有曾經的堅持都會失去意義,所有阻力都會顯出前所未有的強大,你也許會徹底失去方向,也許會日複一日地重複著模式化的生活,把寶貴的生命浪費得一幹二淨。到了年老的時候,你或許會靠在河邊的欄杆上,茫然望著遠方,歎一口氣,然後對你的兒子說,你老爹糊糊塗塗地過了一輩子,到了這個年紀,沒有什麼作為,也沒什麼夢想。簡簡單單一句話,就這樣將一輩子打發了。就像以前曾經有記者采訪過一個牧童,他問,你為什麼放羊啊?牧童說,為了賣錢。再問,賣錢為了做什麼事情呢?牧童又說,為了娶媳婦,養兒引孫。又問,將來打算讓你的孩子做什麼呢?牧童回答說,還是放羊。這其實也是大部分人生活的縮影:努力學習就為了將來有一份好工作,有好工作為了賺錢買房娶漂亮媳婦,娶漂亮媳婦為了優生優育,將來的孩子再讓他好好學習找一份好工作,再買房娶漂亮媳婦,再優生優育……如此的生命,不是痛苦盲目的輪回,又是啥?這樣活著的你,是否覺出自己無論活得如何“精彩”,也不過是拷貝著他人生命的模式。它留不下任何痕跡、也創造不了任何究竟的價值。

當然,這樣的活,也能活出一些小小的愜意來。但是活著僅僅為了迎接將來的死去,你可真的甘心嗎?捫心自問,你是否曾經在夜深人靜又無法成眠的時候,叩問心靈:“人為什麼活著?”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人生有太多的苦,唯一的歸宿又是死亡,就連地球,也難免麵臨隕滅的一天。那麼人為什麼要經曆這一切,苦苦地活下去?許多選擇了自殺的人,都是因為無法解答這個問題,才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們知道生命有無數的可能,就不會選擇放棄生命了。但失去了肉體的他們,可曾得到自己想要的解脫嗎?